我是從事教育的,有過在多所學校從教的經曆,寫過幾本有關教育的書,但寫真正反映教育內容的小說,這還是第一次。在校園裏混的時間長了,自覺對教育及其相關的人有了一些認識,於是產生了寫一點東西的願望。但那時我的手頭還沒結束上一部小說的寫作,隻好草草地擬了一個提綱。2004年初,我才在一邊修改上一部的同時,一邊開始這一部的創作。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斷斷續續地寫,斷斷續續地改,終於如願以償。
因為我在杭州工作,讀者許會想到,這是一部與杭州的教育有關的作品。其實,小說不完全是以杭州的學校為背景的,媒體中關於全國的教育新聞和教育事件,都是我取材的依據,隻是小說中的地理環境是以杭州的某所中學為藍本的,至於人物,當然是虛構的。因此,我不想有誰對小說中的故事特別是人物妄加猜測,或對號入座,以免生出什麼不該有的是非來。
我自認是個不算安分的人,喜好到處走走,嚐試一些新的體驗,從吉林到黑龍江再到浙江,先後在八個地方生活過,見過不少的人,經過不少的事,可我仍然感到不滿足,總想再見一些世麵,可年齡一天天大起來,已經不允許我再有漂泊的機會。杭州是我最後選定的棲息地,西湖又是我見了一麵就不忍離舍的,於是,我便安下心來,試圖在文字上品味那種漂泊的感覺。我的案頭還有一些待寫的文字,新的創作衝動還會滋生,但我始終沒有確定自己的寫作風格應該是什麼樣子。我隻是喜歡寫,在教書的間隙不停地寫,短則一首小詩,長則一本書,從不考慮應該形成什麼風格。我讀過不少大家的書,他們的風格獨樹一幟,我想我是望塵莫及了。
《青春季》試圖反映兩類人,與我倚靠為生的職業相同的人便是其中的一類,另一類人自然是現代的中學生。我曾問身邊的人,你了解現在的中學生嗎,他們諱莫如深地笑笑;我也問過教育這個圈子之外的人,了解現在的教師嗎,他們也諱莫如深地笑笑。這就是我之所以寫這本小說的動因。如果討得我所反映的這兩類人喜歡,那便是我寫對了他們也寫對了自己;如果討得第三類人關注,那便是我的榮幸了。僅此而已。
2006年3月19日晨於杭州
又:這篇自序落筆之後,書稿一直沉睡在我的電腦裏,當我再次想起它的時候,日曆已經撕去了近四個年頭,我麵對的學生也已從八零後變成了九零後。新的故事正在上演,我又有了創作的衝動,隻好把與八零後相關的故事定格,作為記憶的曆史保存下來。
2011年3月17日於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