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刀期
上古刀期之後便是古刀期,日本的古刀期指806—1595年,曆經平安、鐮倉、南北朝、室町、戰國及桃山時代,相當於我國的唐、宋、元、明時期。
日本平安時代(794—1192年)相當於我國的唐、宋時期,正處於武士擴權的階段,武士集團如雨後春筍般在日本各地產生,其中以平氏和源氏兩個武士集團的力量最大。8世紀後期,日本天皇逐漸喪失了實權,被叫做藤原氏的外戚把持了朝政。為了與藤原氏對抗,天皇開始借助於武士的力量。但這反而使平氏武士集團奪取了朝政,平氏家族開始出入朝堂,日本隨之進入武士治國的時期。
當時武士出征常要自己配備刀劍、弓矢、馬具等,基於實用方麵的考慮,武士自行訂做刀劍的風氣廣為流行,鍛刀師間競爭激烈,無不盡力創作更完美的作品。由於當時的戰鬥方式改為以騎兵馬戰為主,因此為了便於馬上劈砍,造型符合流體力學的彎形刀刃應運而生,稱為“太刀”,刀刃造型也隨之由直刀時代的切刃進入彎刀的鎬造時代。
日本現存平安時期的刀劍絕大多數為太刀,短刀並不多見,脅差(中刀)則完全沒有。這時的太刀與我們現在所見的日本刀已沒有太大的差別了,即尖端寬度大約是柄部的一半,寬窄比例懸殊,腰反弧度較大,小帽子,多為直刃。但當時亂刃係列技術尚未成熟,刀柄中心細且彎,中心形狀多數呈雉子股。現存源平戰爭時平家所持的“小烏丸”及“毛拔形太刀”為典形代表作,“村正”則是當時的一代名刀匠。
日本鐮倉時代(1192—1333年)相當於我國的宋、元時期。當時平氏武士家族掌權以後,漸漸腐化墮落,引起國內不滿。一向不滿於平氏統治的源氏趁機發難,經源、平兩武士集團的激烈戰鬥後,平氏家族被完全殲滅,由源賴朝建立鐮倉幕府,開啟了日本曆時700多年的幕府統治時期。這時天皇成了虛銜,實權完全掌握在幕府手中,幕府的首腦稱為“將軍”,是實質上的國家領袖。各地的領主稱為“大名”,受幕府將軍的統一管轄。幕府和各大名手下都有一定規模的武士力量。將軍采用世襲製,而日本的天皇則是“萬世一係”,從未改姓。這一點與中國不同,中國的朝代更替就是皇帝的改姓,而日本的朝代更替其實是幕府家族的更替,天皇並不為別氏所取代。
鐮倉時代曆時150餘年,其初期50年為幕府鞏固期,中期50年處於國力強盛的巔峰時期,而中國元朝大軍進攻之後的50年則是衰亡期。
鐮倉時代初期日本刀的製作仍承襲平安時代古樸典雅、造型雄偉的風格,但刀裝較前朝講究,如采用錦包藤卷太刀(嚴島神社藏)、革包太刀(大山祗神社藏)、黑漆太刀、兵庫鎖太刀等豪華刀裝的刀相繼問世。這段時期的知名刀工國友、久國、國安、國清、有國、國綱等更是盛極一時。此時短刀、薙刀也開始出現,當時短刀第一名工藤四郎吉光的作品被高級武士青睞有加並爭相訂購。
鐮倉時代中期,武士製度已經完全確立,武士忠於主公更甚於孝敬父母,將為主公戰死沙場視為理所當然,武士道精神發揮到了極致。武士以武藝為第一要務,養成質樸剛健、效忠主人的特殊文化。武士在這段時期實際上掌控了整個日本社會的脈動與作息,因而為應武士階級興起所需,日本鍛刀界於此時展現了多彩多姿的冶煉風格,尤其特別的是以太刀豪壯的造型配上華麗的丁子刃紋展現了當時日本刀的獨有文化。當時出於破甲的需要,刀身加厚、開刃角度變大、不易斷折的豬首切先開始出現,並很快得以流行。短刀、薙刀得到迅速發展,脅差開始出現,長度在57厘米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