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罷酒席,一家人有說有笑,趙雲也把山中學藝的事情簡單的給爹娘做了一番彙報,見兒子學有所成,本領大有長進,趙天河夫婦很是欣慰。
秋收農忙,趙雲作為家中的勞力,自然不能偷閑,吃過飯,全家人套上車就往稻田趕去。那時候可不像後世這麼發達,動不動就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由於是山路,很多地方車輛根本就過不去,隻能靠人挑肩扛。所以誰家男孩多,誰家就被人羨慕。
北方這時家家戶戶大多種稻子(旱稻),一年一熟,收割下來的糧食,除去上交的苛捐雜稅,勉強能夠溫飽之用,更甭提小康、衣食無憂了,所以趙家村多數男子以打獵為生,女人則是織衣紡布。
雖說趙雲家裏有錢,但是世代相傳的習慣,父母不想改變,趙雲對三國的秋收覺得新鮮,再說他前世的時候本來就是窮苦出身,自然沒有怨言,農田離家還有一段距離,需要翻過一座大山,坑窪的土路之上,隨著秋風吹過,塵土飛揚,讓人睜不開眼,趙天河駕著牛車,趙雲娘則是拉著趙雲和亮子,聊起了家常。
十多裏的土路,慢慢悠悠走了大半天,趙雲搖頭苦笑“就這效率,出來一天,半天時間耗在了路上,條件太落後了。”
路上放眼遠望到處都是一片蕭條景象,三三兩兩的行人偶爾路過,農田裏的莊稼也是稀稀疏疏,長的差強人意,更談不上豐收了,什麼沉甸甸的稻穗,一望無際的麥浪,全是扯淡。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趕上老天爺脾氣好,就能多打點糧食,遇上幹旱,則是寸草不生,難以為計,據爹娘說,這裏已經好幾年沒有下雨了,大片土地都荒蕪了。
趙雲知道,再過幾年,情況比現在更加嚴重,不但大旱而且還有瘟疫蝗蟲肆虐,那時候,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張角等人才揭竿而起,爆發了轟轟烈烈的黃巾起義。
晌午的時候,終於牛車停下了。趙天河無奈的說道“到了,都下車吧。”
趙雲早有心理準備,知道自己的家的農田和別人的也差不多,果然不出所料,幾畝薄田,裏麵高低不齊的長著一些黃色的稻子,隨便拽過一個稻穗,看了一眼,無奈的搖了搖頭,稻米都像被烤焦的一般。
趙雲嘀咕道“老天不長眼啊。”
“說什麼呢,得罪了老天爺,明年就等著喝西北風去吧。”
趙天河推了一把趙雲,長歎一聲,懷著沉悶的心情,一家人人手一把鐮刀彎腰鑽進了稻田,趙雲家一共三畝薄田,何況又多了趙雲這麼一個精壯的生力軍,根本就費不了多大勁一下午就收了大半,可是山路不好走,牛車太小,每次勉強能裝上小半車,這樣一來,就耽擱的時間久了。
裝好一車,趙雲爹娘就駕車走了,吩咐亮子和趙雲好好在地裏看著,趙雲明白,爹娘是心疼自己,怕自己累著,兩人無事可幹,就玩起了鬥蛐蛐,正玩的盡興的時候,猛聽著一陣地動山搖,馬踏鑾鈴之聲。
“什麼聲音?”
趙雲豁然站起身來,往遠處一看,“我-靠”隻見北方地平線上,一片黑壓壓的人影正以席卷之勢快速奔來,靠的近了,趙雲發現,竟然是數不清的騎兵,而且穿著打扮也明顯不同,顯然是外族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