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他們都走的差不多了,我們也走吧”端木賜看了看前麵的人差不多都進去了之後對著陳玉燭說道,兩人一起朝考場裏麵走去。
今天的監考老師換成另外兩個,其中一個好像還是一中的老師吧?端木賜看著眼前這個年輕的女老師想道,這個老師他上次好像有在學校裏麵看見過,仔細回想了一下,對了,上次去阿錦班級裏麵找她的時候,給她們上課的老師好像就是她,端木賜終於想起來了。
那個老師也是認識端木賜的,沒辦法他在一中太有名氣了,幾乎所有的老師都認識他,沒想到這次竟然監考到了端木賜,她臉上笑了笑並沒有打招呼,因為各種場合下和自己學校的學生套近乎好像不太好。
通過了機器的掃描以後,端木賜抬腳往考室裏麵走去,徑直來到自己的座位坐下來,等著監考老師發卷子。喇叭還是那熟悉的聲音,端木賜看了看牆上的鍾,在指針剛好走到十二的刻度的時候,正好響起了發試卷的指令。
“加油哦端木賜!”那個老師發到端木賜麵前的時候把卷子放在他桌子上小聲的說道,端木賜對著她笑了笑轉頭開始看麵前的試卷。
一般情況下是先做曆史和地理,最後做政治,因為政治試卷的閱讀量比較大,而且答案的內容偏多,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連續做三章不同科目的試卷的時候,腦袋到了後麵就不那麼靈光了,換句話說就是越做到後麵就越昏昏沉沉的感覺,所以把政治放在最後做,因為政治大多數都是背的,隻要你背到了那一段的內容就可以寫出答案了,不需要太多的思考,最多就是稍微結合一下材料就行了。
端木賜做卷子的順序也是先做曆史然後是地理,最後才是政治,不是他腦袋不夠用,而是因為曆史地理的答案沒有那麼多字,所以他可以很快的就答完試卷,最後再做政治就完全是在嫌棄它的字多而已,而且沒什麼技術含量……
大致的看了一下三張試卷,還行,不是太難,起碼剛才瀏覽到的地方他都會做,先把這一大堆試卷按照自己做的順序整理好,過了一會兒,喇叭裏就響起了開始考試的指令,端木賜拿起筆先把名字考好給填了,才開始有條不紊的答題。
十二個曆史選擇題,每個三分一共是三十六分,端木賜隻花了幾分鍾的時間就做完了,這些題考的都是硬的知識點,隻要你記住了就可以得分,隻有最後那麼一兩個題考的比較有深度一些,然而這對於端木賜來說並不是什麼問題,快速的翻過試卷來到背後的解答題。
曆史的解答題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差不多的材料都用的是文言文,隻要你能看懂它寫的什麼,基本上都能在材料上找到一些答案,然後按照題的分數就可以知道有幾條答案了,少了的一般在書上需要考生自己對材料進行補充。
端木賜閱讀古文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因為他平常都會看一些古文的書籍,所以想要讀懂材料並不是什麼問題,他快速的在答題卡上寫著答案,一個大題的幾個小問之間基本上沒有什麼停頓,讀一下問題就能在腦海裏想到對應的答案了,隻有在做下一個大題需要閱讀材料的時候他才會停下那麼一會兒,然後又快速的拿起筆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