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無論是國際或國內市場,競爭都異常激烈。從某種意義上講,市場競爭實際上是設計的競爭,設計的競爭體現為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競爭歸根結底又是設計教育的競爭。培養優秀設計師則成為我們設計教育的首要任務。設計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僅要授予學生“魚”,更要授之以“漁”,使其擁有把所學知識和技法轉化成一種設計的能量、意識和自覺行為的能力,成為高尚的設計人才。當今社會,人們對設計師要求和期望很高,作為新時代的設計師必須具備較完備的藝術設計素養,擁有高超的專業知識和全麵的人文素養;他們介入人們的生活方式,引領時代潮流。因此,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與提高,設計教育的發展與深化,設計師隊伍的壯大與設計水平的提高,這些都事關中國設計的進步,經濟的騰飛。
如果把設計藝術教育作為人生教育、修養教育或普及性教育的話,這種教育也難以在大學幾年內完成,因此必須樹立“永續”教育觀和終身學習的精神。如此,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研究就顯得非常重要。從學生角度看,除了自己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摸索學習和思維方法外,還需要教師的幫助和指點;而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傳授學習和研究的方法。有一設計概念是這樣說的:“設計是一種針對目標的問題求解活動”。可見,善於解決問題的前提是善於發現問題,而發現問題的關鍵,是保持敏銳的思維,擁有學習、研究的重點“項目”,用不斷創造來解決層出不窮的問題。近些年來,我國的多數設計院校都十分重視設計觀念和設計思維的訓練,如安排大量的討論課和調研課,用大量的時間探討藝術與設計發展的潮流和前沿性問題,並將之與自然環境、人類社會相結合;與人類生存、生活的本質相聯係;與社會經濟適度發展相伴隨。鼓勵創新,發展個性,追求原創,這也成為當今設計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標。因為,它不僅事關中國設計教育發展的走向,更影響到中國經濟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轉型。
本套係列教材就是從上述觀點出發,著重體現技能教育與觀念教育之間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特點,因材施教、發揮個性、獨立思考,以不同的視角透視藝術與設計、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現象和本質。編寫教材確實不易,能夠從設計藝術與設計教育的整體角度思考更為困難,編者們在編寫過程中,汲取了以往相關教材的成果,並結合時代特征有所創新。教材編寫雖已完成,但需要一定教學實踐的檢驗,使之不斷完善,受益於學生。我們力圖通過這套教材給予廣大學生良好的平台、機會,創造條件,為完成發展人性、完善人格、樹立正確價值觀的人文學科教育目標;為培養具有健康人格和博學多識的設計人才做些切實可行的事情。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完成“中國創造”的轉型,中國設計教育是何等的任重道遠。
魏嘉
於2006年仲夏百花公園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