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搖太空探索中的知識(2)(1 / 3)

太空旅館的設計、建設和使用,將為大規模太空城的建造,開辟一條更加寬廣的道路。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總不能永遠生活在搖籃裏啊!按照眼下地球人口的發展速度,到2035年,將達到100億。那時,地球上人類的食物、能源和居住等都將出現巨大的困難。為了生存和發展,人類將不得不離開地球這個世代生活的大搖籃。

開發太空的旅遊資源

遨遊太空一直是人們的夢想,2001年5月美國富翁蒂托的太空旅遊為人類實現夢想打開了一個全新的領域。2002年5月5日,世界上第二位太空遊客——南非的沙特爾沃斯,在國際空間站進行了10天的太空之旅後,乘俄羅斯的聯盟TM33飛船安全返回地麵。繼這兩次成功的太空遊之後,想圓太空旅遊夢的人越來越多。眾多的大明星、大富翁正在為成為第三名太空遊客而努力。

他們倆人的太空旅費都是2000萬美元。

在眾多角逐者中,曾執導過《泰坦尼克號》《阿凡達》等多部著名影片的美國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從2001年就開始醞釀進入太空,還打算到國際空間站拍一部反映太空生活的資料片。為了能去太空一遊,他已於2001年投入太空訓練。

另一位候選人也是演藝圈的大腕,那就是美國搖滾巨星蘭斯·巴斯,他也表示,準備成為遊太空的第一藝人,一家公司宣布將出資讚助蘭斯·巴斯前往國際空間站進行太空之旅。目前蘭斯·巴斯已經完成了第一輪太空訓練,現正與俄航空航天局進行飛行談判。還有演藝圈的馬克·伯內特,他本人曾是一名英國傘兵,並製作了熱門電視連續劇《生存者》。他說他不僅想上太空,還要在太空上演《生存者》的片斷。與此同時,有可能成為第三位太空遊客的還有美國宇航局前官員加弗、擁有博士學位的波蘭富豪菲萊謝克·查爾奈茨等。有關方麵分析,決定誰將成行的關鍵因素將不再是金錢,而是身體素質和訓練成績。

繼這些名人之後,太空旅遊實際上已呈熱門之勢。近年來,富裕階層的人們樂意花費大筆的金錢進行狩獵旅行。可以說,沒有哪一項探險活動能在刺激程度上或花費方麵比得上一次太空之旅。有關方麵預計,隨著第二位自費旅遊者成功的太空之行,太空旅遊可能成為21世紀最時尚的旅遊項目。促使蒂托登上國際空間站的美國太空探險公司,2001年6月正式推出“亞軌道宇宙飛行”旅遊項目。2001年10月,日本近畿旅行社設立的首家“太空旅遊俱樂部”正式開展各種活動,該俱樂部剛一正式募集會員,就有50多人報名參加。2002年4月27日莫斯科時間11時57分(北京時間15時57分),載有世界上第二位太空遊客、南非富翁馬克·沙特爾沃思的俄羅斯“聯盟TM—34”號宇宙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2005年俄羅斯時間10月1日上午9時55分(北京時間中午11時55分),俄羅斯“聯盟TMA—7”宇宙飛船順利升空。飛船上的美國富翁格雷格·奧爾森由此成為全世界第三位太空遊客。莫斯科2006年9月20日電(記者劉洋)莫斯科時間20日12時9分(北京時間20日16時9分)左右,隨著“聯盟”飛船艙門被打開,世界首位女太空遊客阿努謝赫·安薩裏與同行的俄美兩名宇航員順利進入國際空間站。2007年莫斯科時間9日23時11分(北京時間10日3時11分),搭載著兩名俄羅斯宇航員和世界第5位太空遊客、美籍匈牙利裔億萬富翁查爾斯·希莫尼的俄製“聯盟TMA—10”載人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至此,希莫尼正式成為第5位自費太空旅行的遊客。

太空生活中麵臨的困難

太空生活不同於在地球上生活,宇航員要想勝利完成任務,麵臨的實際困難是多方麵的。行走、睡覺、吃飯、遊泳,這些在地麵上看起來很普通的事,在太空卻變得分外奇妙和艱難。

先來看“瀟灑”太空步。沒有重力,宇航員在太空宛若飄浮於水中的魚,稍加一點支撐力,便可以遊來遊去,但他不會前進,反而會滾起來,前滾翻,後滾翻,翻一串筋鬥。想向前走,必須有一個支撐點加上外力。因為沒有重力,在太空中搬重物毫不費力,美籍華人宇航員王贛駿曾用一隻腳鉤住400千克重的儀器自由轉動。人在太空中的行走自由自在,在地板、天花板、艙壁上走都得心應手。要想使人固定下來,必須穿一種特製的太空鞋,這種鞋的鞋底可以連在地板三角空格上,走起來能夠固定人的身體。

再來看睡覺有多難。宇航員在太空一般都睡不好覺,原因是多方麵的。首先是人體生物鍾被打亂。在地球上,人們普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個晝夜24小時。而在太空,90分鍾左右航天器就繞地球一圈,所以一個晝夜隻有90分鍾。但是宇航員仍保持著在地球上的生活規律,即仍以24小時為周期安排作息時間,為了不使快速的晝夜交替影響宇航員的睡眠,他們睡覺時必須戴上眼罩,或用燈光強弱來模擬地麵上的晝夜變化。其次是儀器設備工作時產生的噪聲和靜電發出的響聲對人的影響。為此,宇航員睡眠時必須戴上隔音帽,地麵上也會暫時停止與宇航員的無線電聯係。同時采取輪流工作製以保證每個宇航員的睡眠。第三是宇航員所處的環境。處於失重的環境中,宇航員睡覺時會覺得頭和軀幹像分開了一樣,飄浮式的睡眠常常使他們感到恐懼,因為身子底下空蕩蕩的,沒有支撐,猶如掉入了萬丈深淵。據說有一位前蘇聯宇航員睡覺時,把手臂伸在睡袋外麵,醒來時發現兩隻手向他飄來,嚇了一大跳。在太空的宇航員什麼地方都可以睡,飄在空中可以睡,靠著艙壁可以睡,綁在床上也可以睡。但在飛船速度發生變化或振動時,飄著睡覺容易出事故。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把睡袋固定在床上或艙壁上,宇航員鑽進睡袋內,拉上拉鏈,並固定住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