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導讀(1 / 1)

17世紀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1547-1616)的小說《堂吉訶德》,講述的是窮鄉紳吉哈達讀騎士小說入迷,進而自己也以遊俠騎士自命、出外遊曆冒險的故事。他為自己取了個騎士的名字:堂吉訶德,騎著瘦馬駑騂難得,帶領著騎驢的侍從桑丘周遊各地,專打抱不平,卻屢遭挫折,鬧盡笑話。小說出版後,西班牙舉國上下,從正公貴族到仆役小販,都被小說離奇的故事和有趣的人物迷住了。當時的編年史上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國王菲力普三世正站在陽台上,忽見街上走來一個學生,手捧一本書,邊走邊看,不時手拍腦門,發出陣陣狂笑。國王馬上說,這個學生要麼是在看《堂吉訶德》,要麼就是個瘋子。國王派人過去一問,那個學生果然是在讀《堂吉訶德》。無怪乎l9世紀英國作家托馬斯?卡萊爾說,《堂吉訶德》是一本“最逗笑的書”。

這本小說問世400年來,人們對它的興趣有增無減,而且更深刻地認識了它的思想內涵。19世紀的德國詩人海涅,幼年識字後讀的第一本書便是《堂吉訶德》,他為這個善良正直、行俠仗義的騎士遭受侮辱甚至毒打而傷心嗚咽。同時代的英國詩人拜倫則說,《堂吉訶德》是“一切故事裏最傷心的故事”。

這部不朽之作的作者塞萬提斯,出生西班牙中部拉曼卻地區(這也是書中堂吉訶德的故鄉)的一個小鎮上。他上中學時即顯露了文學才華華,但因為家境貧寒,隻能去從軍。他曾參加西班牙艦隊與土耳其軍隊的海戰,表現出色,為捍衛國家而左臂致殘。他還不幸成為俘虜,被押往阿爾及爾,過了5年非人的牢獄生活。回國後,他先後當過劇院編劇、征糧員、收稅員、布販。他在任收稅員時因工作失誤而入過獄。據說,《堂吉訶德》即是在獄中誕生的。小說的第一部於1605年出版,當年即再版了6次。但塞萬提斯不善理財,自己並沒有因小說的暢銷而拿到多少錢,全家仍住在窮人區裏。小說的第二部出版於1615年,第二年他就與世長辭了。塞萬提斯的一生充滿坎坷,但他在生前最後一部作品的前言中,卻以樂觀無畏的語氣談論死亡。

《堂吉訶德》的主人公是騎士,但這部小說不同於當時西班牙流行的情節荒誕、人物虛假的騎士小說,而是充滿了智慧和幽默。堂吉訶德和桑丘所經曆的形形色色的事件和人物,反映了那個時代西班牙的廣闊而豐富的社會生活。全書場的人物眾多,幾乎涉及了社會各個階層:農夫、牧羊人、村姑、神父、理發師、囚犯、士兵、公爵、富紳……而這眾多的人物,都是由堂吉訶德遊俠生活中的奇遇所串連。作者所著力塑造的兩個主人公,也給世世代代的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堂吉訶德分明是個幹瘦的老頭兒,卻偏誇口有超強的武功,是萬人不敵的騎士;他的坐騎瘦得皮包骨,他卻認為是世間少有的駿馬,冠以“駑騂難得”的雅號;他的心上人杜爾西內婭隻不過是個身體粗壯、嗓門洪亮的村姑,他卻認為她是最尊貴的公主,天字第一號的美人;他把風車當巨人,把羊群看成軍隊,把送葬的隊伍當成一隊妖怪……桑丘呢,是一個老實而又愛算計的農夫,又矮又胖,騎著心愛的灰驢跟在主人身後.他膽小怕事,每次都與主人的英勇無畏形成鮮明對比;他天真而樂觀,愛用諺語、成語卻又往往使用不當,鬧出笑話;他雖目不識丁,但在當上“海島總督”後,卻有樸素的智慧足以主持公道……總之,《堂爾訶德》這部偉大的不朽之作,為世界文學寶庫貢獻了兩個獨特的文學形象,我們讀到他們,甚至想起他們,便會止不住地發笑。

《堂吉訶德德》在中國先後有傅東華、楊絳等人的譯本。他們是著名的作家、翻譯家,他們對《堂吉訶德》的鍾情,亦足見這部作品的地位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