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很無聊的人的人生。
上官閔書的娘——淑德皇妃,是一個擁有強悍娘家背景的女人。因為這個強悍的娘家背景,皇帝對他們母子倆都是十分的忌憚。皇帝害怕上官閔書的繼位會影響皇室安危,便設計調走了他,將皇後的皇子捧上了皇位。
將自己視為人上人的上官閔書,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雖然因為新皇上位,淑德皇妃死了,娘家勢力也逐一被毀壞。但是上官閔書不認命,硬是將自己母親娘家的舊部勢力集合了起來,一舉反了新皇。
而關於太後,上官閔書的心態,純粹就是原本屬於自己的東西給別人搶了,搶走了得不到又留下了一個神聖而高貴的形象。
就好比怎麼也忘不掉的初戀一般,不管好不好,總歸是個夢想。上官閔書如果繼位,作為皇後的‘太後’就理應隨死去的新皇陪葬,上官閔書因為舍不得,便將那女子的兒子捧上了皇位,一捧就是兩年。
即使在這之中,李遲孤如何強調上官閔書這個攝政王對太後的愛情,王小康還是看不出來。因為他無法相信,一個那麼熱衷於戰場,豪邁又喜愛自由的男子,會因為年少時的匆匆一瞥,愛上一個比自己還大的女子。
沒錯。‘太後’顯然要大上上官閔書一些。死去的新皇,可是大皇子,而上官閔書,卻是最小的六皇子。
三歲一個代溝,上官閔書和太後之間,差不多是一個半多一點。
故事中,最不能讓王小康接受的。就是自己這副身體的年齡。
王中地位最高的攝政王,掌握國家兵權,將朝廷政權玩弄於股掌的男子。今年,他才十六歲。
王小康對於自己瞬間年輕了的這個事實,呈現出了‘雷劈’的死樣。嫉妒啊!深深的嫉妒啊!
活該你英年早逝,哦,不。是少年早逝!
十六歲的自己在做什麼?追在曾小朋友背後跑的王小康愧疚的抹了把冷汗。
上官閔書能夠如此順利,其實和淑德皇妃有很大的關係。死去的新皇並不是個能人,相反非常的可笑。他上位第一件事並不是安撫人心,而是殺了淑德皇妃抄了人家的娘家。
你想,本來就是重權在握。當兵的,最容易熱血激昂。自己的將軍莫名其妙被人殺了,那些舊部們怎麼咽得下那口氣。
上官閔書是個當將軍的好手,舊部們被這個年紀輕輕的少主所體現出來的,不合年齡的才華所吸引。就歸順了他。
領著重兵,掛著名,舊部衝鋒。這些,成就了上官閔書少年英雄的稱號。
要王小康來說,無非就是天時地利人和,湊巧而已。當然,不否認他在戰場上的英勇和他死不服輸的毅力。
皇位,上官閔書是不想要的。
這是王小康得出的結論。他更喜愛的是一個戰場上揮灑熱血的將軍。所以,當‘太後’一站出來哀求,他選擇了逃避,把小皇帝推上了皇位。
還是十六歲的,不,那時是十四歲。還是一個十四歲的小孩子,放在現代,也不過是上著初中,哪裏背負得了什麼國家大義。逃避,是很正常的。
不否認,再過個幾年,成熟了的上官閔書會當上皇帝。不過,可惜,他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