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功者的要素
成功者總是讓人羨慕的。然而,成功者背後的故事往往鮮為人知。他們奮鬥的經曆告訴我們:獲取成功不僅需要智能、技能和良好的機遇,更需要有超常的人格特點,這些特點是決定其成功的要素。以世界著名塑膠大王王永慶為例,在其艱辛的創業史中,就濃縮了勤、韌、苦、學、嚴、明、智七個字,這七個字作為一種精神貫穿於他的整個人生。
勤。勤奮、勤勞、克勤克儉,不惜勞累。他有一句座右銘:一勤天下無難事。他正是靠了這個"勤"字辦起了一家米店,也靠了這個"勤"字(他甚至把米中的雜質一粒粒揀幹淨,上門把顧客的米缸擦洗幹淨)使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韌。臥薪嚐膽,不言放棄,自強不息。在進軍塑膠業之初,產品出現了嚴重的滯銷局麵,但他沒有被壓垮,而是采取"針鋒相對,以毒攻毒"的策略,壯大了自己。
苦。吃苦耐勞。1985年王永慶在接受美國聖約翰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的典禮上說,像我這樣一個身無專長的人,隻有刻苦耐勞才能補其不足,如果不勤奮,簡直就無法生存下去。
學。一位化學家曾諷刺他:"一個土包子連塑膠為何物都不知道,居然想辦工廠,不賠盡老本才怪。"然而,王永慶卻硬是靠後天的努力,使自己對塑膠有了許多創新的見解,使他的企業充滿活力。
嚴。嚴格要求自己,要求子女,要求員工。連他的子女都說他嚴得苛刻。
明。做事明白,明白做事。他在經營管理中,不忽視細節,追求合理,心思之細,令人折服。
智。明智、開明,高瞻遠矚。如在對兩岸關係問題上,他就提出"三通"對兩岸都有好處。正是憑借這樣的眼光,他赴祖國大陸考察時提出了一係列設想和投資項目。
有人說:勤、韌、苦、學、嚴、明、智七個字,與其說是王永慶先生的七件法寶,不如說是成功者在奮鬥中磨礪出來的良好素質和精神境界。正是這些要素才使他經曆了艱苦奮鬥,白手起家,從無到有創造了自己輝煌的事業。他在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同時,也登上了人生精神境界的‘珠峰"。由此可見,成功其實是一個人高素質的結晶。懂得了這一道理,從提高自身素質入手,走向成功的步伐自然就會邁得更堅定、更紮實。
2.最根本的是做人成功
報載,某公司在選拔人才時,確定一個題目,請眾多應聘者在規定的時間內設計一件作品。專家評定十名入圍者後,再由入圍者相互評審。要求各自帶作品上台展示,其餘人則在下邊評分,並寫出簡略評語。專家與入圍者的評分各占50%。可想而知,十名入圍者在互評時懷著多麼複雜的心態,為了擊敗競爭對手,絕大多數人對大家公認的最優秀的三件作品打了低分,惟有一位應聘者愧不如人,給三件優秀作品打了高分。結果,公司經理毫不猶豫地錄用了這名懂得欣賞別人的應聘者。
這位入選者到底有什麼特殊之處,能夠獲得經理的青睞呢?
在經理看來,入選者應具有較強的專業素養和高尚的精神境界。他不僅能準確地鑒別出他人設計作品的優劣,而且在觸及切身利益(給別人打高分自己就可能落選)的情況下,不做手腳,不去刻意貶低別人,而是實事求是,承認彼此的差距,接納別人,欣賞別人,給他人以客觀、公正的評價,這才是當今社會中最寶貴的東西。
他的成功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成功。參加最後角逐的這十位應聘者,應該說都是公司及專家眼裏的佼佼者,他們的作品都具有較高的水平。然而他們之間的相互評審,更能顯示自身的能力和素質。這種差別在關鍵時刻更能分出一個人的品質。當我們身邊的某個人脫穎而出時,是嫉妒誹謗放冷箭,還是首肯認可唱讚歌,完全取決於自己做人的態度。庸才看不見別人的才華,情有可原;人才看不見人才,甚至詆毀人才,實在令人悲哀。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我們不僅需要高水平的技術人才,更需要那些能夠彼此欣賞、相互協作、團結共進的高素質人才!
3.人往低處走
不久前,聽人講了這樣一個關於求職的故事,對於正在招聘會上尋尋覓覓的朋友來說頗有意味。
一位女研究生到一家星級酒店去求職,酒店當時正在招聘服務員,招聘條件隻需高中學曆。這位女研究生就以高中學曆前去應征,她很容易被聘用了。
在大堂服務員的崗位上,女研究生很快就脫穎而出。她不僅在處理突發事件時表現出良好的素質,還通過平時在工作中的觀察和積累,對酒店的管理提出了一些很有見地的意見。管理層開始注意到她,並且有心提拔,不過對於她的高中學曆表示懷疑。這個時候,女研究生拿出了她的本科學曆證書,疑慮很快被打消,她被提拔為大堂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