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周年慶典員工沮喪 遭受處罰被捧英雄(1 / 3)

國慶之前,陳中接到任務,到皇都去進修培訓。報社的日常事務,由石化主持。石化本來穩重,在陳中不在家期間,盡量穩妥,連車禍火災等社會新聞都嚴加控製,版麵一片祥和的氣氛,真像是在過節。趙亮整整半個月,都沒有發出一篇稿件。

十一月初,大鳥生活報便雙喜臨門。

一個便是生活報五周年大慶。咱們有個習慣,逢五逢十,便是需要大大的紀念一下。大鳥生活報,在大鳥的影響,不用細說,就是在全國,也是響當當的,被稱為都市報的領頭羊。一年到頭,到生活報考察的報業同行,可謂絡繹不久。

還有一個喜事,不僅是報社之喜,也是陳中的喜事。有關部門根據大鳥日報黨組的建議,任命陳中為大鳥日報黨組成員。過去,陳中是生活報的總編輯,相當於日報的中層幹部,如今成為日報集團的黨組成員,就成為大鳥日報的領導。當然,大鳥日報考慮到陳中的任務更重,就任命石化作為執行總編輯,協助陳中主持日常工作。

按照慣例,每年創刊紀念日,報社都要在一起開一個文娛晚會,邊看演出邊聚餐,增強報社的凝聚力。這年當然更加隆重。

不到下午5點,趙亮等就趕到長天樓大酒店。生活報訂的是可以可以容納500人的大廳。表演的舞台已經搭好,有主持導演演員在走台,忙忙碌碌,音響和燈光師傅忙前跑後,緊張調試。會務人員在查看座位,擺放座簽。郝欣菱等行政人員在簽到台值班,給每一位簽到的員工配上胸花。走廊兩邊,大鳥生活報的宣傳易拉寶像士兵一樣整齊排列,仿佛在等待嘉賓的檢閱一般。

下午六時許,七八個報社領導在陳中的帶領下,魚貫而入,來到正中的那張桌子邊,各自找了自己的名字,依次坐下。兩旁的桌子坐的是編委以及中層幹部。其餘的人員,按照部門坐下。報社的記者編輯200餘人,廣告部門的職工將近100人,發行部門的中層幹部骨幹員工代表200人,還有讀者代表20人,一下子將大廳擠得滿滿的。這麼多人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大廳嗡嗡的,就像沸騰的水一般,可見成語人聲鼎沸的確切程度。

時間不知不覺地過去,主持人遲遲不開口說話。原來,主桌上的領導還沒有來齊。過去每年報慶,日報的領導都要來親自祝賀。今年當然也不例外。說好了主要領導都要參與。可是,滿克林等主要領導都在開會,說是相當重要的會議,要開完再來。眼看到了晚上7點,集團辦公室主任來電話。傳達滿克林的通知,說是不要等了,會議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結束,既然陳中已經是集團領導了,就請陳中代表集團領導說說話。

陳中簡短說話之後,在眾人雷鳴般的掌聲中,表演開始了。

一個單位,發展局麵好,員工的精氣神足,文化藝術水平就表現出來了。所謂倉廩實而知禮儀,確乎如此。家庭也一樣,有錢人家的娛樂活動就豐富多彩,貧賤夫妻百事哀,出個門搞個旅遊,都是奢望。

首先上場的是攝影部門的小品《衝鋒》,說的是攝影部門的記者陳學武,正在和妻子恩愛之時,突然聽到消防車的警笛響聲,立即終止和妻子的恩愛,拿起相機就往外衝,趕到現場開始采訪,由於沒有防護裝置,不幸中毒。在別人搶救他的時候,才發現他來得匆忙,穿的是老婆的花襯衣。這個小品,生活情趣十足,場景感人,語言幽默,而且有點淡黃色,不時引得全場大笑。

美編部門的幾位美女獻唱《我站在高崗上》,幾位男士便助興伴舞。要這些五大三粗的小夥子模擬起伏不定的海浪,確實難為他們了。他們笨手笨腳的樣子,惹得哄堂大笑。

編輯部門確實有才能,又有時間在辦公室細細琢磨,出手果然不凡,竟然是一出話劇《這五年》分為三個階段,一個階段是艱苦創業,一個階段是勇於突破,一個階段是展望未來,劇情說的是生活報這五年的典型報道中,陳中的英明決策,群眾的大力支持,讀者的熱烈歡迎。由一個瘦弱的女編輯反串,扮演演起陳中。想不到和陳中身材相似,一招一式,頗為傳神。眾人不斷報以熱烈的掌聲。

對於劇本的編輯和演員的表演,趙亮暗自歎服。可是對於這樣的內容,心裏卻不以為意。趙亮是不願意接受造神運動的。可是,就像謝長倌說過的那樣,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是英雄文化,失去了英雄,普通人就會變得六神無主,都不知道到哪裏去磕頭,從根子上說,一些人是奴性難改,個體價值和意識的覺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看著陳中陶醉的樣子,趙亮還是有些失望,看來,誰也不能免俗。

隨後,發行部門的演員就上台來了,他們的表演,也是自我宣傳。說的是一個發行員,大清早出去送報紙,正逢風雪交加,遇到車禍,摔傷了手腳,但是,他為了將報紙按時送到,強忍著傷痛,一瘸一拐地送報紙。訂戶早起之後,看到漫天風雪,以為送報員不會來了,又折回去睡覺,不料被敲門聲驚醒,非常生氣,以為是推銷的,隔著門就大罵。開門一看,原來是送生活報的,訂戶感激萬分,非要留下發行員喝水休息,可是發行員說:“我一天要送300份報紙,還有100多份沒有送,謝謝你!”訂戶說:“一天不按時送,不會有人責怪的。”發行員朗聲表態:“生活報給了我們幸福的生活,我們不能砸生活報的牌子。砸了生活報的牌子,就是砸我們自己的飯碗。”此時,一幫發行員衝上舞台,一起唱起來《感恩的心》,台下掌聲雷動,一些人跟著唱起來,晚會達到高潮。

越是生活在底層的人,越喜歡去讚美別人,他們習慣於用廉價的讚美,去獲得自身的安全感。生活其實也教會了人們很多東西。反過來說,一個善於讚美別人的人,也真會從社會當中去獲得更多的東西,不是一句簡單的拍馬屁可以概括的。有些事情是很奇怪的,動物世界裏麵,也存在著嚴格的尊卑等級,地位低下的動物,習慣性地獻媚於高等級的動物。人類社會的獻媚,應該也是一種動物性的留存,不應該簡單地評判,更不值得進行道德的批評。它應該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生活技能和外交技巧,留存於每一個人的骨子裏,並不隻是體現於低等級的人身上。坦白地說,獻媚,是人的本能,隻是表現的方式不一樣。

正在胡思亂想間,輪到趙亮他們部門表演。趙亮他們也費心編輯了一個對口相聲,說的是一個記者去采訪噪聲擾民,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又是請他們喝茶,又是請他們吃糖。一個個群眾出麵,輪番地誇獎生活報膽子大,為市民說話,充滿正氣,反應快等等不一而足。記者聽得滿心歡喜,拍著胸脯說:“我們的稿子一發出來,城管隊肯定嚇得立即來查處這個非法夜宵攤點,還你們一個清靜的夜晚。”眾人便點頭稱是,畢恭畢敬地將記者送走。記者開開心心回來,將稿子寫好,交給編輯說:“老百姓對於我們充滿期待,你們把稿子好好發發,我明天好做後續。”編輯看了稿子,也是很氣憤:“這樣的夜宵攤點,汙水橫流,破壞環境,偷稅漏稅,這個且不說,而且通宵達旦地營業,搞得周圍的居民睡不著覺,影響孩子的學習。我們正想找這樣一個典型,策劃編輯一組文章,希望引起市裏麵的重視。這樣的報道貼近底地氣,是老百姓最喜歡的報道,我們一定好好編排。你就等著吧。”記者開開心心地給市民回話:“稿子肯定發,你就等著好消息,明天就會來解決你們的問題。”此時,又有攤點老板、轄區城管紛紛前來求情,央求不要發稿,都被記者和編輯拒絕了。可是,編輯將稿子交給領導,領導告訴編輯此稿子不能發,是上級的通知。記者接到編輯的電話,轉告給讀者,讀者不由得十分氣惱:“雞毛蒜皮的事情,生活報都不敢監督,過去的生活報哪裏去了?再不糾正,我們找周武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