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按摩上述穴位,或在就寢前用吹風機對“水泉”、“安眠4”兩穴予以溫熱刺激,或用香煙或艾柱灸亦可,都可以取得很好的安眠作用。
2.足部反射區療法。
刺激大腦、心髒、生殖腺、脾、腎髒反射區。由於生殖器的反射區皮膚較厚,因此應加大刺激力度。另外,兩腳指頭的回轉可放鬆心情,促使睡眠。再者,腳冷而難以入睡者,睡覺前最好用溫水洗腳,促進足部血液循環,有助於入睡。
焦慮
焦慮症,可以是持續性,亦可呈發作性,屬於一種神經症狀,以原因不明、無固定對象的焦慮、緊張不安為主要表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激怒,嚴重者似有大禍臨頭之感,同時伴有心悸、出汗、軀體不適等現象。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患焦慮症的人越來越多。早上上班高峰時間容易遇上塞車,滿街的噪音、廢氣,心裏又記掛著工作、家人、同事之間的種種問題……還沒到辦公室,身心已經開始疲憊了。
精神壓力過多,長期處於疲勞、緊張的狀態中,容易導致腸胃機能衰弱和各種神經官能症。尤其是經常使人變得焦躁、缺乏耐性,人際關係與工作就都無法順利開展,並形成惡性循環。如果不徹底消除的話,便會永久困擾著你。
置身於這種環境當中,學會放鬆自己的心情很重要。另外,借助足部按摩治療,祛除焦躁不安的感覺,也是一種很有效的做法。
治療
1.足部穴位療法。
中醫認為“肝主怒”,因此,消除煩躁、焦慮,應當從肝經著手。肝經上的“行間”是消除焦慮的最有效穴位。另外,“心包區”也不可忽略。施行足部療法時,用手指刺激這些穴位即可。另外,對腳底施行冷敷,也能夠使情緒穩定下來。
2.足部反射區療法。
按摩腎、輸尿管、膀胱、心、肝、脾、大腦、腹腔神經叢反射區,其中心、大腦和腹腔神經叢反射區是重點按摩部位。
自律神經功能紊亂
焦躁、疲倦、手腳冰冷、頭重、失眠……好像渾身都不舒服,去醫院檢查卻未能查出原因來,這種情況多半是自律神經功能失調所致。
既然稱為“自律”神經,很顯然就不受人們意識的支配。其功能包括調節內分泌及髒腑機能、心血管收縮與擴張等。它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所構成,這兩種神經功能相互影響,以調節機體的平衡。
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症,就是這兩種神經失去平衡,造成功能混淆之謂。多半因荷爾蒙失調而引起,後天的精神壓力、生活不規律和飲食失調則是它發病的誘因。
治療
1.足部穴位療法。
自律神經功能失調屬於神經官能症的一種,因此,與心有密切關聯的“心包區”是其特效穴位。對心包區的刺激,以指腹慢慢按摩或用香煙灸較為恰當。此外,還需對拇趾、次趾與第三趾仔細壓揉。
2.足部反射區療法。
仔細按摩腎、輸尿管、膀胱、垂體、肝、膽、大腦反射區,其中大腦和腎髒反射區是重點。大腦反射區有穩定情緒作用。有人認為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症主要是由於腎虧所致,所以,需重點刺激揉壓腎髒的反射區,以消除腎虧現象,使植物神經的功能恢複正常。
自律神經失調症其發生原因有多種,一部分與緊張過度有很大的關係,另外,酸性食物(肉食)過多、運動不足等也有影響。因此,改變以肉食為主的飲食和進行適量的運動皆有必要。
麵神經炎
麵神經炎俗稱“吊線風”,屬中醫學“麵癱”的範疇,是一種急性發作的單側麵神經周圍性麻痹,常於清晨洗臉漱口時發現麵部異常。部分人發病前有同側耳內、乳突區、麵部疼痛,但很少引起注意。
麵神經炎患者病側麵部表情肌運動喪失,額紋消失,眼裂增大,鼻唇溝消失,口角下垂,口歪向健側,病側不能做皺眉、瞪閉眼、露齒、吹哨、鼓腮動作,上下眼瞼不能閉合。患側耳後、耳內、下頜周圍輕度疼痛及壓痛。
治療
麵神經炎大多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針灸按摩對麵部神經的功能恢複具有顯著作用。
1.足部穴位療法。
重點按摩足部厲兌、行間、太衝等穴位。
2.足部反射區療法。
重點按摩三叉神經、大腦、膀胱、輸尿管、腎髒、頸部淋巴腺、眼、小腦反射區。
另外,麵部神經炎患者要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緊張,堅持適當的休息和良好的睡眠,夜間盡量避免受風寒,皆有利於恢複。
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多發生在40歲以上的中年或老年人,其特點是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內出現陣發性、短暫性的劇烈疼痛,數秒或數分鍾後緩解,連續數小時或數天內反複發作。
疼痛常因觸及麵部的某一點而誘發,病人不敢洗臉、漱口、進食。疼痛呈陣發性閃電樣劇痛,其痛如刀割、針刺、火灼,可伴有病側麵部肌肉抽搐、流淚、流涕、流涎等現象。
三叉神經痛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女性患者多見。本病發生原因尚未清楚,一般認為原發性者與受寒、病毒感染以及齒病等有關;繼發性者,可能為腫瘤壓迫、炎症、血管畸形等病變直接刺激所致。
治療
1.足部穴位療法。
重點按摩或灸厲兌、行間、太溪等穴位。
2.足部反射區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