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故事(1 / 2)

王春婭的父母說起來也算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長大了的。從小學到初中都在一個班,一個是長得漂亮的學習委員,一個是能幹的大班長,情竇初開的時候就背著家長談起了戀愛。初中畢業的時候,城鎮戶口的王媽媽考上了技校,農村戶口的王爸爸差了幾分,沒考上那個年代初中畢業生最夢寐以求的中專,最後選擇繼續讀高中,準備考大學。

隻是,那個年代想考大學真是不容易,盡管王爸爸已經非常努力非常用功了,但還是第一次高考還是名落孫山了。王家是農村的,王爸爸一直以來都是家裏人引以為傲的好孩子,都希望他能考上大學,跳出農門,所以還是鼓勵他複讀,再考一次。但王爸爸卻沒有再讀,而是選擇了進入社會。他做這樣決定的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王媽媽已經技校畢業,已經分配了工作。他繼續考大學,考上考不上都是問題,考上了,一年補讀加上三年大學,王媽媽未必能等他四年,考不上,隻是浪費一年的時間和金錢。所以,思索再三,王爸爸拿著高中畢業證開始找工作。

那個年代,高中已經是不低的學曆了,但農村戶口卻還是限製了王爸爸就業,最後,他拿著高中畢業證找到了一份不需要學曆的工作——在基建隊給人挑沙土。王爸爸是個腦子活絡,手腳勤快的,短短半年時間,從怎麼拌石灰怎麼砌牆,從梁柱的設計、門裝的安裝王爸爸都會了,而他也從從挑沙土的小工榮升為基建隊的小頭頭,工錢也一升再升。而這個時候,王爸爸帶著禮物上女朋友家,在女朋友的家人麵前正式露麵了。

那是改革開放的初期,已經有人開始做些小生意了,但在絕大數人眼中,做什麼都比不上在單位上班,有個鐵飯碗來的體麵。王爸爸一個基建隊的小頭頭居然肖想自家長得漂亮,又有正式工作的女兒……王爸爸直接被攆了出門,精心準備的禮物也被丟了出來,王媽媽更被責令與他劃清界線,不得再來往。

王媽媽沒有因為家人的反對而退縮,王爸爸就更不會退縮了,兩人咬緊牙關,在父母的堅決反對之下繼續交往,一年後,盯著來自女方父母的壓力,兩人結了婚領了證,住進了王媽媽單未分給她的一個小單間。

結婚之後,兩人的生活其實還是很幸福的,兩人感情好,王爸爸雖然沒有個鐵飯碗,但也能掙錢,次年,王春婭出生。孩子的出書給夫妻倆帶來無窮歡樂的同時,也帶來了壓力,而其中主要是經濟上的壓力。小小的單間夫妻倆住著已經很窄很擠了,加上一個孩子就顯得更小了,孩子的吃穿要錢,生個病看醫生買藥要錢……王爸爸家在農村,幫不上多少忙,而王媽媽家雖然無奈之下答應了兩人的婚事,但心裏有氣的老人並不樂意伸手幫忙,兩人的生活開始出現混亂,看著肩負工作家庭而心神疲憊的妻子,看著因為沒人看管總是玩得一身髒的女兒,王爸爸知道,賺錢,多多的賺錢迫在眉睫。而這個時候,是他們身邊已經有了一批先富起來的人,心思靈活的王爸爸離開基建隊,準備下海做生意。

王爸爸確實是個能幹的,很快就找到了合適的門路,做起了生意,賺到錢,生活開始慢慢好轉,但距離他所希望的還遠遠不夠,他希望能有更多的錢,能買大房子,房子裏要有大彩電,大冰箱……就在這個時候,王爸爸做生意之後認識的一個朋友告訴王爸爸,他有一門來錢快,一本萬利的好生意,那就是販/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