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雲捧著一壺酒來到了西市,終於見到這處長安城最為繁華的所在。
這裏不僅有大唐帝國各地的商販,還有來自渤海、新羅、倭國以及西域各國、天竺的商人,尤以西域各國、波斯、大食等國的“胡商”最多。這些胡商經營廣泛,如波斯邸店、珠寶行、貨棧、旅舍、酒肆、車坊等。西市聚集著天下的財富,商業空前繁榮。
西市裏麵,各種買賣可謂應有盡有。若說最引人注目的行業,自然當屬酒肆。由於唐人飲酒風氣很盛,故而酒肆的利潤很高。許多酒肆主人為了招攬客人,不惜在店前高懸彩幟,當街吆喝叫賣,還在店內肆外設有伶人唱曲。
謝雲想要在這個時代賺取第一筆財富,自然也是利用這個“酒”字來做文章。這是一種老套路,但的確是圈錢最快的辦法。他在經過好幾次的失敗後,才終於釀造出較高純度的蒸餾酒。
這個時代的酒普遍是發酵酒,度數最多不高過二十,甚至大多是十度以下的米酒。而能釀造出高度酒的蒸餾技術,雖然已經在西域、劍南等地已經出現,卻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完全普及開來。
因為這個時代的蒸餾器具還不夠密實,導致蒸餾的過程中許多酒氣會隨著水蒸汽散到空中,這樣釀造出來的酒液自然不好。況且中國古代有獨特的酒文化,古人向來喜歡那些性溫養胃的黃酒、米酒、果酒,卻飲不慣這些高度數的烈酒、白酒。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種高度酒過於浪費糧食。中國古代是農業社會,溫飽問題一直是王朝統治者們眼中的頭等大事,所以曆代朝廷屢屢禁止百姓私自釀酒。
所幸謝雲穿越到了物豐民富的盛唐時代。在天寶五載,由於海內富實,長安一鬥米才十三文錢。至於青、齊一帶,一鬥米隻值三文錢。處於這樣一個政治升平,社會經濟繁榮的時代,謝雲才有物質條件去釀造高度數的蒸餾酒。如今糧食豐盛,穀價低廉,大唐各地的酒肆行業,有如雨後春筍般勃發興旺。
所以對於大規模釀酒產生的糧食問題,謝雲自然不需要憂慮。他如今真正要擔心的,隻不過是這種高度烈酒的口味能被多少人所接受而已。
畢竟在中國古代曆史上。直到兩宋期間,隨著遼國、金國以及元朝等蠻子進駐中國以後,高度數蒸餾酒才逐漸傳遍中國。因為無論是契丹還是女真,還是蒙古人,他們世代居住的地方氣候嚴寒,環境惡劣,必須要喝高濃度的酒才能保暖。
而到明末清初後,隨著滿清入關,才使得入口辛辣、渾身發熱的蒸餾酒漸漸替代了香醇濃鬱、後勁很足的發酵酒,成為了中國酒的主流。
隻是如今的唐朝年代,這種高度數烈酒到底受眾麵還不夠廣,所以謝雲才想利用這種新酒另辟新境。
畢竟高度蒸餾酒還是具有一定的市場。因物以稀為貴,如今西域、劍南等地的蒸餾燒酒亦是享譽全國,其中最出名的當屬“劍南燒春”。這些燒酒不僅外族人喜歡喝,連中原北地的男兒也是十分好飲。發酵酒雖然是這個時代的主流,但畢竟種類太多、競爭太大,反倒是高度酒更容易開辟新市場。
此時正值晌午,西市街道兩邊酒肆旗幡飄展,肆內笙歌曲音不斷。街上人流如雲,川流不息,的確是熱鬧非凡。
謝雲捧著酒進了西市的老者酒肆,看到裏麵賓客如雲,載歌載舞,心裏倒是嚇了一跳。
如今臨近大年正月,這個時節,關中氣溫寒冷,的確是酒肆行業的旺季。隻是當看到裏麵座無虛席,人頭攢動的熱鬧場景,謝雲還是大吃一驚。
他捧著酒,小心翼翼地走到酒肆櫃台,禮貌地問了一句:“請問這裏是何人做主?”
一位身體略微發福的中年男子聞言走了過來,笑容可掬地問道:“小郎君,可是要沽酒?”
謝雲將裝著酒的陶壺放到櫃幾上,點頭道:“我是來沽酒。”
“不知道小郎君要沽幾鬥?”中年男子微微一笑道:“是要清酒還是濁酒?我們這裏有上好的桑落酒、新豐酒、石凍春、麹米春,還有竹葉青、三勒漿以及各種果酒、葡萄酒。”
“當然,這個時節最好的是梨花春。”中年男子熙笑道:“這種梨花春是杭州所產的名酒,十分受客人歡迎。”
他本來還想說我們這裏最出名的是“五雲漿”。隻不過看謝雲的打扮,顯然也不是買得起這種名貴美酒的人,所以也就閉口不言。
謝雲眉頭大皺。這時他明白兩人都會錯對方話裏的意思。因為沽酒既可以是買酒的意思,也可以理解為賣酒。謝雲想說的是賣酒,而對方則以為自己是來買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