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擊者叫小秋,是個隻有十二歲的小女孩。此前,小秋也曾經試圖向當地刑警反映這個情況,不過小秋的話太讓人匪夷所思,因此無人重視。
當沈玄和黃怡婷見到小秋的時候,發現這個孩子怯生生地站在門口,望著兩個陌生人,說道:“我……我看見一隻怪物。”
沈玄立刻好奇地問道:“小妹妹,你看到的是什麼樣的怪物啊?”
“一條狗,一條長著尖牙、會笑的狗。”女孩顯然回憶起來還是有些害怕。
“你是在哪裏看到的?”黃怡婷微笑著問道。
“是在王叔死的那天晚上。”小女孩回憶道。
原來,當天晚上,小秋因為英語課走神,被老師留在學校抄課文。而且老師要求,小秋進門的時候,必須要用新學的英文——May I come in?
可能是因為小孩子太緊張,雖然抄完了課文,卻始終想不起來那句話怎麼說,於是小秋就一直在教室裏等著,直到她發現老師辦公室的燈熄滅,才離開。當她走到村口的時候,已經是晚上9點多了,她經過鎮口的時候,見到一條狗在轉悠。
有些委屈的小秋撿起一塊石頭,向那條狗打去。那條狗吃痛,連忙向旁邊的玉米地逃去,一邊逃,一邊發出“哧哧”的笑聲,那笑聲小秋好像聽到過,但是記不太清了。
第二天一早,小秋便聽大人議論,王興國可能被狗咬死了。她便向大人講起此事,大人沒有在意,以為是孩子在胡言亂語。怎麼會有會笑的狗?退一步說,如果是那條行凶的狗的話,為什麼不襲擊弱小的小秋,而選擇強壯的王興國呢?
聽完小秋的敘述,沈玄和黃怡婷兩個人對視了一下,立刻回到臨時指揮所,向吳華忠彙報了此事。
據黃怡婷推斷,小秋口中那條“會笑的狗”極有可能就是行凶的罪獸,而且這隻罪獸極有可能是被人操控的,它之所以沒有對弱小的小秋下手,而選擇王興國,正說明它有強烈的目的性。
而根據劉暢所說,在第一起案件發生之後,刑警隊已經進入了白旗鎮,緊接著發生了第二起凶殺案,極有可能那隻罪獸還未離開本鎮,應該立刻加派人手,對白旗鎮展開地毯式搜索。
不過沈玄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同意黃怡婷關於罪獸可能具有目的性這一推斷,隻是他覺得罪獸之所以襲擊人類,還是因為食物,可能並非人為操縱。
“你怎麼總是和我作對?”黃怡婷瞪了沈玄一眼說道。
“我隻是說說想法。”沈玄笑著說道。
“我們的時間可不多,現在最重要的是找到行凶罪獸。”黃怡婷擔憂地說道。
“但是如果你的推理錯誤的話,說不定會更浪費時間,走進死胡同啊!”沈玄解釋道。
“好了,你們倆別爭了。”吳華忠擺了擺手,製止了兩人的爭論,說道,“現在先調查清楚兩名受害人的社會關係,如果有人為操作,他們之間應該有交叉點,這樣搜查起來更有針對性,否則,白旗鎮五百多戶人家,就算是查,也不是一天兩天能完成的,而且會打草驚蛇。”
吳華忠說完,卞虎和宋一也回來了。這兩個人按照吳華忠的指示,重新對兩起凶殺案的案發現場進行了詳細的勘查。他們在兩處案發現場都發現了細碎的腳印,從痕跡來看,很像是狗的腳印。這一點與小秋所目擊到的那條“會笑的狗”十分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