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防火(1)(1 / 3)

什麼是火災

“火災”,是指在時間或空間上失去控製的燃燒所造成的災害。在各種災害中,火災是最經常、最普遍地威脅公眾安全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災害之一。人類能夠對火進行利用和控製,是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標誌。火,給人類帶來文明進步、光明和溫暖。但是,失去控製的火,就會給人類造成災難。所以說人類使用火的曆史與同火災作鬥爭的曆史是相伴相生的,人們在用火的同時,不斷總結火災發生的規律,盡可能地減少火災及其對人類造成的危害。對於火災,在我國古代,人們就總結出“防為上,救次之,戒為下”的經驗。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在社會財富日益增多的同時,導致發生火災的危險性也在增多,火災的危害性也越來越大。據統計,我國70年代火災年平均損失不到2.5億元,80年代火災年平均損失不到3.2億元。進入90年代,特別是1993年以來,火災造成的直接財產損失上升到年均十幾億元,年均死亡2000多人。實踐證明,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就越來越突出。“預防火災和減少火災的危害”是對消防立法意義的總體概括,包括了兩層含義:一是做好預防火災的各項工作,防止發生火災;二是火災絕對不發生是不可能的,而一旦發生火災,就應當及時、有效地進行撲救,減少火災的危害。

火災的種類

A類火災:指固體物質火災。

這種物質往往具有有機物性質,一般在燃燒時能產生灼熱的餘燼。如木材、棉、毛、麻、紙張火災等。

B類火災:指液體火災和可熔化的固體火災。

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瀝青、石蠟火災等。

C類火災:指氣體火災。

如煤氣、天然氣、甲烷、乙烷、丙烷、氫氣火災等。

D類火災:指金屬火災。

指鉀、鈉、鎂、鈦、鋯、鋰、鋁鎂合金火災等

遇到火災怎麼辦

火災發生後,當大火威脅著在場人員生命安全的情況下,保存生命,迅速逃離危險區域成為人的第一需要。通常應該采取自救、互救等形式。

自救是常用的逃生方法,在實施自救行動之前,一定要強製自己保持頭腦冷靜,根據周圍環境和各種自然條件,選擇自救的方式。自救的逃生方法主要有:①立即離開危險區域;②選擇簡便、安全的通道和疏散設施;③準備簡易防護器材;④自製簡易救生器材,切勿跳樓;⑤創造避難場所。

互救是指在火災時表現舍己救人,以幫助他人為目的的行為。互救分為自發性互救和有組織的互救。

另外,火場逃生要迅速,動作越快越好,切不要為穿衣或尋找貴重物品而延誤時間,要樹立時間就是生命,逃生第一的思想。在室內發現外部著火,開啟房門前,必須先觸摸門板,如果發現過熱或有煙氣從門縫竄入時,就不能貿然開門,應想法從其他出口逃生。如果不熱時,應緩慢開啟,並在一側利用門主扇等物做好掩護,防止被煙氣熏倒或被熱氣浪灼傷。逃生時要注意隨手關閉通道上的門窗,以阻止和延緩煙霧向逃離的通道流竄。通過濃煙區時,要盡可能以最低姿勢或匍匐姿勢快速前進,並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不要向狹窄的角落退避,如床下、牆角、桌子下、大衣櫃裏等。

火災等級

根據2007年6月26日,公安部下發的《關於調整火災等級標準的通知》。新的火災等級標準由原來的特大火災、重大火災、一般火災三個等級調整為特別重大火災、重大火災、較大火災和一般火災四個等級。

(1)特別重大火災,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財產損失的火災;

(2)重大火災,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財產損失的火災;

(3)較大火災,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財產損失的火災;

(4)一般火災,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財產損失的火災。(注:“以上”包括本數,“以下”不包括本數。)

火災自救

在火災中,被困人員應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保持鎮靜,不要驚慌,不盲目行動,選擇正確的逃生方法。必須注意的是,火災現場的溫度是十分驚人的,而且煙霧會擋住你的視線。我們在電影和電視裏看到火災場麵時,一切都非常清晰,那是在火場上的濃煙以外拍攝的。當處於火災現場時,能見度非常低,甚至在你長期居住的房間裏也搞不清楚窗戶和門的位置,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保持鎮靜,不能驚慌。

如果您被困火災中,您應當利用周圍一切可利用的條件逃生,可以利用消防電梯、室內樓梯進行逃生,普通電梯千萬不能乘坐,因為普通電梯極易斷電,沒有防煙功效,火災發生時被卡在空中的可能性極大,同時,也可以利用陽台。過道以及建築物外牆的水管進行逃生。

發生火災後,會產生濃煙,遇到濃煙時要馬上停下來,千萬不要試圖從煙火裏逃出,在濃煙中采取低姿勢爬行。這是因為火災中產生的濃煙由於熱空氣上升的作用,大量的濃煙將漂浮在上層,因此在火災中離地麵30cm以下的地方還應該有空氣,因此濃煙中盡量采取低姿勢爬行,頭部盡量貼近地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