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沒問題的智力與有問題的精神(1 / 2)

楊俊和崔氏在楊浩房中聊了一陣,卻見到楊浩沒精打采的似乎是有些魂不守舍,看看時辰,已經快到晌午,卻是到了吃午飯的時間了。

隋朝時‘午食’的概念才剛剛形成,平民百姓多數還是一日兩餐,分別是辰食和申食,辰食就是現代早上七點到九點的早飯。申食就是現代下午三點到五點的晚飯。不過這隻適用於尋常百姓人家。門閥貴族卻多數已經開始按照一日三餐的標準進食,隻不過中午吃的略微簡單。現在大隋治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百姓富足,便是普通百姓人家一日三餐也逐漸開始流行起來,隻不過還不算普及罷了。

而堂堂秦王府的午食,自然無論如何也簡單不到哪裏去,隻不過楊浩的年紀太小,很多東西也不敢給他吃,所以楊浩的飯食都是由專門的奶婆特別製做的,並不是一日三餐,而是一日五餐,因此與崔氏等人吃飯的時間並不一樣。

崔氏見楊浩沒精打采的,好像有些困倦,於是便對楊俊說道:“時候不早了,卻是該吃中飯的時候了,王爺咱們還是先回去吧,浩兒想來是有些困了,今天又鬧了半晌,還是讓他好好歇息吧。”

楊俊口中應著,卻伸手將崔氏懷中的楊浩接了過來,抱在身前,伸手撥弄他的小鼻子,笑道:“這是怎麼了?要不要哥哥倒杯茶給你。”楊浩隻覺得目瞪口呆,心中卻是舒服了許多,奇葩就是奇葩,在自己的兒子麵前自稱哥哥,楊俊這貨就是再聰明又能怎麼樣,架不住人彪呀。“沒文化,真可怕”楊浩隻覺得自己心裏一下子就平衡了。他心裏暢快,倒是不沒有計較楊俊撥弄他鼻子的動作,反倒嗬嗬笑了起來。楊俊見楊浩笑的開心,自己也跟著笑了起來。

崔氏見他們玩的高興,笑著埋怨道:“王爺還是別逗浩兒了,快讓他歇歇吧。”卻是對方才楊俊的自稱完全沒放在心上。”楊俊這才笑嗬嗬的將楊浩交給秋泠,崔氏又向秋泠囑咐道:“我和王爺回去了,你且看好浩兒,他若是累了就哄他睡覺,外麵天涼莫要帶他出去。”秋泠躬身應是,崔氏這才和楊俊依依不舍的離去。

楊浩心中偷笑,可其實卻是又當了一回土豹子,“哥哥”這稱呼,在隋唐時期原本就是既指父親,又指兄長,隻不過平日裏用的不多,隻在極為親熱的口語中才會使用,楊俊今天顯然是心情極好,所以才會如此自稱。那知道卻讓楊浩這個真沒文化的給鄙視了。

楊俊方才自覺是占了便宜,此時到是興奮了起來,比起方才沒精打采的樣子,也是精神多了,一時間也睡不著覺,卻又懶得動彈,所以就趴在床上在心中細細盤算起來。

秋泠已經差人將幾案撤了下去,所以楊浩可以肆無忌憚的在床上滾來滾去,楊浩將枕頭抱在懷中,卻不放在頭下枕著,而是擱置在胸前,自己則趴在枕頭上麵,將枕頭當墊子使用。秋泠跪坐在一旁,溫和的瞧著他,不發一言,嘴角沁著一絲笑意。楊浩的心情似乎很好,秋泠自然也跟著開心起來,一個不知道為什麼而活著的女孩兒,在她的眼中,楊浩就是她生命的寄托和意義。

隋朝時候的枕頭,分為軟枕和硬枕,像楊俊和崔氏等人所用的玉枕就都屬於硬枕,以金絲為麵,上等軟玉鑲框,雍容華貴,所以才被稱作為“玉枕”。

楊浩年紀幼小,自然不能用硬枕,所以使用的是由王府中的織婦特別縫製的軟枕,外表由上等絲綢製成,內裏填充蠶絲。由於害怕劃傷楊浩,所以枕頭上並未鑲金嵌玉,但製作手藝極為精湛,雖然相對玉枕稍稍顯得樸素了些,但卻是低調大氣。

楊浩對此很是喜歡,尤其是絲綢的枕麵滑不留手,所以明明是枕頭,楊浩卻總是喜歡抱在懷中,當成抱枕使用。

楊浩抱著枕頭趴在床上,心中暗暗思量,穿越後的第一步,已經算是完成了,不管中間有多少曲折,走了多少彎路,但最終楊浩還是搞清楚自己在哪裏和自己是誰了。盡管有些磕磕絆絆,但好歹楊浩在隋朝的第一步總是踏了出去。不過中間發現和暴露出來的問題也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楊浩的智商。

楊浩的智力很正常,正常到令楊浩感到絕望。在這麼一個混亂的時代,靠著一個僅僅被評定為正常的智商,如何才能生存下去!整個隋朝曆史中被記錄的最清楚的,就是它終結前的混亂,隋朝鼎盛時期全國有890萬戶。而在貞觀初期,唐朝人口不過290萬戶,整整差了三倍。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在隋末的大亂中,隻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存活了下來,同時很重要的一點是,在這三分之一的人中,沒有任何和楊浩有關係的人。整個隋朝宗室凡是姓楊的,在隋末的這場大亂中徹底死絕了。而楊浩的父母秦王楊俊和王妃崔氏,甚至都沒有能夠活到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