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D,即國家導彈防禦計劃,則沿襲了曆屆美國政府追求的目標——保護美國本土免遭敵方遠程彈道導彈的攻擊,主要防禦目標為陸基和海基的洲際彈道導彈。克林頓政府與目前布什政府的NMD計劃中,都以發展地基攔截彈係統為重點,同時進行天基、空基激光攔截係統的預研。冷戰結束後,美國本土遭受大規模彈道導彈攻擊的威脅大大降低,與TMD相比,NMD的緊迫性相對較低。因此,在克林頓執政期間,NMD的發展次序也排在了TMD之後。
到克林頓執政後期,美國一方麵重點發展TMD係統,同時也開始積極發展NMD係統。1995年,控製美國國會的共和黨通過議案,要求在2003年部署國家導彈防禦係統。克林頓政府雖然否決了這項議案,但在1996年初,把發展NMD係統的計劃由“技術準備計劃”改為“部署準備計劃”,並為此製定了一個“3+3”的發展計劃,即先用3年的時間發展國家導彈防禦係統必需的各種部件技術,並在1999年進行係統綜合試驗;如果屆時決定部署,在隨後的3年時間內,美國即可部署初級的國家導彈防禦係統。
1999年5月20日,美國眾議院繼參議院之後,以345票對77票的絕對多數通過了由國防部長科恩提出的NMD和TMD計劃,並要求總統簽署之後將上述計劃作為美國國策予以實施。2000年9月,鑒於NMD試驗接連遭到失敗,克林頓總統宣布暫不作出部署NMD係統的決定,而留交下一任美國總統決定。
從冷戰期間開始起步的彈道導彈防禦技術研製到克林頓政府的彈道導彈防禦計劃,經過數十年的技術積累,美國在彈道導彈防禦開發研製方麵取得了一定進展。2001年初,新任美國總統喬治·布什上台後立即宣布,美國政府將不遺餘力的繼續推進美國彈道導彈防禦計劃的開發和部署。目前,布什政府所推行的彈道導彈防禦計劃仍主要由TMD和NMD組成,盡管為爭取其盟國的支持,布什將NMD(國家導彈防禦計劃)改名為MD(導彈防禦計劃),但內容實質並未改變。目前,美國政府正展開了一係列的遊說和準備工作,從而揭開了美國彈道導彈防禦發展的新階段。
戰略彈道防禦係統
主要構成
戰略導彈是用於打擊戰略目標的導彈,通常攜帶核彈頭。按發射點與目標位置分為地地戰略導彈、潛(艦)地戰略導彈、空地戰略導彈等;按作戰使用分為進攻性戰略導彈、防禦性戰略導彈(反彈道導彈);按飛行彈道分為戰略彈道導彈和戰略巡航導彈;按射程分為中程、遠程和洲際導彈。
一、預警係統
預警係統是整個NMD係統的“耳目”,能否有效地實施攔截,首先取決於是否能對敵方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提供有效地預警。目前美軍地基攔截彈係統的預警係統既采納了現有的國防支援衛星係統,又積極發展更為先進的天基紅外係統,同時改進原有的地基預警雷達,以共同組成天基近地軌道、同步軌道和地基預警係統。
早期預警衛星係統
美國的“國防支援計劃”衛星主要用於探測處於加速段飛行的導彈和火箭,兼顧核爆炸探測任務。目前,美“國防支援計劃”衛星已經發展到第三代,主要有國防氣象衛星、國防通信衛星、國防支援衛星、全球定位衛星、中繼通信衛星等。其中國防支援衛星可為NMD提供彈道導彈的早期預警,同時其它衛星係統也可為NMD係統提供相應的技術保障。目前,美正在研製更為先進的“天基紅外預警係統”以替換現有的“國防支援計劃”衛星。
天基紅外係統
天基紅外係統是地基攔截彈係統中的關鍵一環,是地基攔截彈係統的“眼睛”。它是由2顆大橢圓軌道衛星、4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24顆低地球軌道衛星組成的綜合衛星係統,主要用於滿足2l世紀對戰略與戰術導彈預警的需要,也是整個NMD計劃中的關鍵性係統之一。
與現有正在使用的同步軌道運行、隻能探測助推段飛行、彈頭與彈體尚未分離的導彈預警衛星不同,天基紅外係統在地球低軌道上部署24顆衛星,能在來襲導彈助推段推進劑完全燃盡、火焰消失、彈頭與彈體分離後仍能繼續跟蹤彈頭。天基紅外預警係統能使反導係統更早地做出來襲導彈的彈道估算,與現有的預警係統由地基雷達預警係統完成彈道估算相比,這無疑是一大突破。每顆低軌道衛星上將安裝利用散射的太陽光探測目標的可見光探測器和包括短波、中波、長波、紅外探測的被動探測器,以監視、跟蹤和識別目標數據。24顆低軌道衛星能探測全球任一在助推段、末助推段,特別是中段飛行的彈道導彈。由於它能提供地平線上空精確的跟蹤數據,因而能使攔截彈在導彈進入地基雷達的探測範圍之前就發射出去。據報道,這套低軌道運行的天基紅外係統將對亞太地區的導彈發射特別“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