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有一個貧瘠的地方,盡管有畫,有人物,但當你閉起雙眼,你的頭腦中不能再現這些圖畫,人物也並沒有在你的頭腦中鮮活起來。文學王國的邊緣領地與真正的位於文學王國內的領地有很大不同,正如真實美麗的國家與這個國家的全景油畫不一樣。在這樣的地方流連是浪費時間,可惜的是有許多人畢生流連在這裏,從未真正進入文學王國中去,從未領略文學之美麗與快樂。對景物、人物的描寫進行檢驗,可以區分良莠作品,除此之外,不要忘記美感伴隨“才智之主”左右。反複閱讀下麵一段文字,你能否在兩段中發現不同的品味。如果第一段僅從文字上能使你愉悅,試著讀下去,不要管它們的含義,文 字會對你歌唱——
那一年,你擁抱著我幾片黃葉仍流連在枝頭上,它在冷風中抖瑟。晚秋的鳥兒仍在歌唱,幹癟,不成曲調。接著,閱讀下一段:家中的神明!人們感到你神聖的能力和愛你的平靜的喜樂,那麼,人類在世上快樂生活。你能察覺出第二段省略了一些使人心醉神迷的、能打動我們心房的文字嗎?盡管第二段闡明了真理,有不錯的表達,也很有思想。如果你還不能從美的價值的角度看出這兩段文字的不同,也許有一天你能。關鍵在於把目光停留在這些文 字上,去感受它們的力量與美。一個合適的字眼無其他文字可代替。極少有這種情況,幾個文字被省去後而不毀害原文的意思。如果文字清新如音樂,使你享樂於其中,那麼你就能確定,你在讀一個好的文學作品,無論它是散文還是詩歌。大量的好的文學作品可以用此來檢驗。
美感
美感也對“才智之主”開放其領地。在這裏才智之主需想象力伴隨左右,也需慧眼與能聽的耳朵跟隨,它們能辨認出優美的音樂,美麗的文字和巧妙的構思。實際上,美感掌管著這個快樂宮殿的鑰匙。生活中很少有快樂像我們對美的快樂這樣長久、強烈,盡管有時美的內容很難用言語表達出來。美的基本組成元素是色彩、形式、和諧的比例。詞語能表達出這些元素,因而一些美的東西能借助於詞語表現出來。這就是通過美感我們能從文學作品中得到樂趣的原因。
自然中的美
美無處不在——藍天白雲,挺直的樺樹林,玩耍的小貓咪,飛行姿勢優美、羽毛絢麗的鳥,山川峽穀溪流,盛開的金雀花。我們所稱為的自然是令人愉快和賞心悅目的,到處充滿著美。我們越仔細觀察自然就越了解它,就像詩人華茲華斯具有強烈的美感,這總給他帶來快樂。我們生活中不能缺少美,兒童的天真笑臉,成人的英俊瀟灑,都給我們帶來美感和快樂。
藝術之殿
裝潢富麗的房屋,華貴的衣著,精美的書籍,富麗的門,等等,我們把這些稱為藝術,並且我們從中得到了快樂。藝術引導我們進入另一個美的世界,這個世界是由美感帶給我們的。在這裏,我們不僅能看並欣賞美,而且那些被美滿溢的靈魂,通過他們的耳目為我們創造了新的美的形式——圖畫、雕像、華美的大教堂、精致的飾物、歌劇、簡單動聽的旋律,等等。當為此思考片刻,我們不由得讚美造物主的慈愛,是他把我們放在一個充滿了美的世界——無論這些在我們所稱之為的自然中還是我們所稱之為的藝術中——是他給了我們美感這個感官,使我們能聽、能看美的事物,我們的眼、耳對美產生反應,因而我們內心充滿了愉悅。
唯美主義
美感給生活增加樂趣,很難看出它有什麼潛在的危險。當你沉醉於美感帶來的享受,如感受音樂、繪畫、自然風光等,唯美主義會伺機出動。它在首相旁邊悄悄耳語:美感是生活的全部,沒有什麼比美感更令人愉快的了。這樣,“才智之主”隻能徒勞地研究新的領域,白白作工,毫無作用地癡於其職責。醉心於美的人認為,美和善是一回事,責任不過是一個人隨心所欲地尋找快樂的途徑。這樣,人被美驅逐流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