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初見魏忠賢
在王承恩的伺候下,梳洗過後隻覺得神清氣爽朱思明,在寢宮前殿中用過午膳後,對王承恩說道“王大伴,孤受傷的這段時間裏,王府中沒發生什麼事情吧?”
“回王爺的話,王府內一切正常,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發生,不過,在您受傷時,老奴在您身上發現了一件東西,這東西方方正正的,每天還會發出一些聲響,而且上麵還會有一些畫麵閃過,老奴也搞不明白,這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不過有個小太監看到,好像就是這東西砸中了您,還有您那塊先皇禦賜的隨身玉佩,不知道怎麼回事,突然就炸裂了”王承恩一五一十的向朱思明說道
朱思明不由得大奇,有些驚訝的開口說道“哦!還有這事?王大伴,那東西在哪裏?你去把那東西拿來,給孤王看看吧!”
聽到朱思明的話,王承恩開口回應道“是王爺,老奴這就親自去拿”於是就要轉身離去。
朱思明想了想,叫住他道“嗯!王大伴,孤王先去書堂,等下你拿後,直接拿到書堂給孤即可”
王承恩躬身領命,於是離開去拿那件物事去了。
朱思明根據腦海中朱由檢的記憶,慢慢的信步走在去書堂的路上,朱思明一邊走著路,一邊不停的在心中進行回想,他不斷的在腦海中搜尋著,有關於天啟六年(1626年)五月以後,曆史上所發生的各種重大事件。
通過回想他記起了,接下來將要發生的三件大事,但是這三件事都不是什麼好事,一是天啟六年(1626年)六月初五,山西靈丘與渾源州的地震,以及天啟六年(1626年)七月初一常州和蘇州等府的風災以及水災,不過這兩件事與他的關係不大,主要是他目前還沒能力管,也輪不到他管。
至於最後一件事情,朱思明就有些重視了,那就是發生在天啟六年(1626年)八月的,陝西流民起義。朱思明記得,當時自己在北大學習曆史的時候,教授自己的教授曾經講過,明末所有農民起義,十有八九都發生在陝西,如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而這一次發生在,天啟六年八月的陝西流民起義,則是這一切的開始,它直接掀起了,明末此起彼伏的民變起義浪潮,並且最終導致了大明王朝的覆滅。
朱思明想到這不由得自語道“看來得盡快的,把這些東西給寫下來,以免自己到時候忘記了,而且自己得要早作打算,否則到自己登位時,處理起來會相當的麻煩”
朱思明在心中暗暗的計算了一下時間,而後在心裏想到,今天是萬曆六年五月十六(1626年5月30日),如果曆史上沒有記錯的話,那麼到自己登基做皇帝的,天啟七年八月丁巳(1627年10月2日)還有大概一年半左右的時間,自己必須得利用這一年半左右的時間,來打好基礎才行。時間對於自己來說無疑是非常寶貴的,一點都不能浪費了,而且自己要做的事情很多,得要好好的計劃一番。想到這,他加快了自己的腳步,向書堂那邊快速的走去。
不一會兒,朱思明憑借著腦海裏的,朱由檢的記憶,來到了信王府邸中,位於寢宮左側,西三所下方的書堂前,這是一個明代比較典型的,以廊廡(讀wǔ)院的布局方式所建立起來的庭院,朱思明慢慢步入書堂外的庭院大門,細細的觀察起整個庭院的情況,正前方就是書堂所在的殿堂了,而兩邊則按照左右對稱的方式,建起了兩個長長的回廊,如果從上方俯瞰,整個書堂就如四合院少了一合院一樣。
朱思明徑直走到書堂門前,用手輕輕一推就打開了門,此時,一陣古樸的的書籍香味,隨著打開的門,向人迎麵撲來,朱思明很是享受這樣的書籍香,深呼吸著快步跨進書堂,來到了書案前,慢慢坐了下去。這是一間大概120平方米左右的殿堂,一排排製作精美的書架,依次順牆擺放著,書架上整齊的碼放著,各種經史子集類的書籍。
朱思明所坐的書案,擺放在整個書堂大殿的中央,正對大門的地方,書案上放著上好的文房四寶,還有不少已經打開了的,經史子集類書籍,書麵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的小字,從這裏可以看出來,原來的朱由檢也是一個,很喜愛讀書的人,朱思明隨手拿起一本,隨意的一頁頁翻看著,不過他卻沒有給予,手上的書本太多的關注,而是把精力都放在自己的腦海中,努力的回憶著他那來自21世紀的記憶呢。
這時王承恩從門外進來,手裏拿著一個長處比磚塊短些,寬度卻略比磚塊大的黑色的,呈扁平狀的東西走了過來,朱思明抬頭一看,立馬傻眼了,這不是他的手機嗎!
“快,快點拿過來我看看”朱思明激動的連“孤”的自稱都沒說,就急忙的站起,快走幾步來到王承恩麵前,一把從王承恩手裏搶過手機,為此還差點把王承恩給撞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