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行離開永巷後就回到了長樂宮永壽殿向呂後複命。
當將行進入永壽殿後,隻見呂後正跪坐在書案前拿著大臣們的上疏在看。連忙上前急走幾步來到書案前行禮,“奴婢拜見太皇太後!”
“起來吧,事情辦得怎麼樣了?”呂後放下手中竹簡看來將行一樣,緩緩地問道,聽不出任何異樣的情緒,就好像在詢問一件平常小事一樣。
“回稟太皇太後,事情已經辦妥。奴婢親眼看到少帝喝下賜酒,大口吐血倒地而亡。”將行立刻將鴆殺少帝的細節詳細向呂後道出。
“嗯,你先下去吧,將後續的事情處理好,不能將此事傳揚出去。走漏一絲風聲,朕拿你是問。”隻見呂後的麵色嚴厲,狠狠地說道。
“諾,奴婢明白,這就去處理,絕不會走漏半絲風聲。”將行趕忙應道。
“嗯,你先下去吧,一會兒通知丞相陳平,太尉周勃,讓他們明日來永壽殿,朕有事要與他們商議。”
“諾,奴婢告退。”說完將行就躬身退了出去。
看著將行出去後,呂後也陷入了沉思中。終於將那個不聽話的小子處理掉了,不過家不可一日無主,國不可一日無君,皇帝的位子不能這麼一直空著。這天下畢竟是劉氏的天下,大漢始終都是劉氏的大漢。現在自己能夠鎮得住朝臣,讓呂氏一族興盛,如果有一天自己不在了,那呂氏怎麼辦?沒有堅實的根基恐怕會在瞬間被他們擊垮,趁著現在自己還能夠掌控大局,進一步夯實呂氏的基礎才是。
這就需要有一個合適的皇帝人選,既要聽自己的話,還要讓自己在道義上站得住腳,省的之後他們以此為借口攻訐呂氏。
於是呂後就開始在惠帝的子嗣中尋找合適的人選。不能太大,太大的話,思想比較成熟,而且已經懂得隱藏自己的想法,比較危險且不容易掌控。這時恒山王劉義的樣子閃現在她的腦海中。
恒山王劉義,原名叫劉山,是惠帝的四子,元年時被封為襄城侯。二年,恒山王劉不疑病逝,自己將他晉封為恒山王,並為其改名劉義,讓其不要忘記自己對他的恩賜。據下麵人收到的消息稱他還是一個比較老實的人,比較懂事,雖然被封為王侯卻不驕不躁,甚至有些木訥。封地的大小事情基本都是由自己派去的丞相處理,他自己卻無心學習處理政事,隻是招募了一些窮苦之人給他當做練習劍術的陪練,偶爾去恒山打獵。在被封王後還親自到宮中給自己謝恩,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性格也比較合適,基本上就是自己要找的人選。
“就是他了,希望他不要讓自己失望,不然的話,……”呂後的眼中閃過一縷殺機,“劉恭就是前車之鑒。”
之後呂後有將竹簡拿在手中,繼續看了下去。
與此同時,在長安龐家酒樓的一間密室中,幾個人正站在焦急等待著。這一次的營救少帝的行動,劉義非常重視,不僅將龍牙十二衛讓劉天帶來了一半,還將龍爪衛帶來了二十人,一共來了二十四名龍衛軍,還是最精銳的幾個。同時還有龐雲的情報勢力權利配合。現在劉天正坐鎮這裏,和龐雲、龐蘊焦急地等待著營救人員的歸來。
“他們不會出什麼事情吧?時間已經不短了,按他們送回來的情報現在應該回來了才是啊!”對龍衛軍和情報人員都不太熟悉的龐蘊最先沉不住氣地對另外兩人說道。
“要相信他們的能力,現在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劉天淡淡地說道,“你現在著急也於事無補,還是耐心地等他們回來吧,我們不要自亂陣腳,以免出現不必要的麻煩。”
“唉,那就等吧,希望他們能夠一切順利。”龐蘊無奈地說道,因為他看到邊上的龐雲非常讚同劉天似得點著頭。
不過,他們並沒有等待多久。因為劉玄幾人已經將少帝劉恭和幾位醫匠接了回來。之後劉天等人迅速將少帝安排到在已經準備好的密室中休養,因為他的身體現在還經不起長時間的顛簸,隻有稍等一段時間後在通過密道將他送出長安帶回恒山。
第二日清晨,丞相陳平,太尉周勃就奉詔來到了長樂宮永壽殿麵見呂後。其實早在得知隻有他兩人被同時召見時,他們就已經有所預料了,應該是關於帝位人選的事情。而且呂後應該已經有了人選,找他們談話,隻是想探探朝臣們的口風。
進到殿中,隻見呂後居中而正坐,兩旁有內侍在伺候著。兩人連忙趨步上前,躬身行禮道:“丞相臣陳平(太尉臣周勃)拜見太皇太後。”
“兩位卿家免禮吧,來人,設座。”呂後對著兩人擺了擺手,同時吩咐左右內侍給兩人安排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