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孫策遇刺,孫權守成(2 / 2)

第三:孫權長期留在孫策身邊征戰,跟武將,謀士們的關係不錯,能快速的進行政權過渡,安定人心。

綜合這三點,孫權成了繼孫策之後最佳的江東政權的繼承人。

周瑜道:“伯符托付之事,公謹定當不負。”

張昭道:“伯符,為何不選其子紹繼之?”

張昭也是一個老傳統,周瑜,朱治認為孫策選孫權為政權的繼承人,是現階段最好的選擇,也能馬上接手孫策的工作,不會鬧出什麼事情來,張昭的想法是輔佐孫策的兒子做繼承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反而選孫權為繼承人則言不正,名不順的。

孫策道:“我子年幼,如何能擔得起此責,現正是多事之秋,人心浮動,若不擇一能者居之,我江東基業如何能保?”

士人集團當時的想法是國家統一,還權於漢室,士人思治,百姓思安就是這個道理,那為什麼有很多豪門旺族,寒族士人,武將,不希望國家統一?

第一:士人在哪當官都是當,隻有太平盛世,士人,士家的利益才能穩固和最大化。

第二:豪門旺族,寒族並沒有士家那麼天真,漢室傾危,獻帝被諸候所持,平定了天下,這漢室天下也改姓了。

第三:豪門旺族隻有找潛力股進行投資,才能獲得利益最大化,寒族士人隻有靠智慧和才能才可以進入到權力中心,寒族將領隻有靠軍功才能變成新興貴族。

這就是為什麼曹操大軍兵臨赤壁,張昭,虞翻為首的士人集團主張投降,盡快天下一統,以周瑜,魯肅為首豪門旺族,程普,黃蓋,朱治為輔的軍中將領,地方軍閥主張聯劉抗曹的的政治主張。

張昭見孫策如此答話,自己也不好意思再勸。

孫策又叫孫權,“仲謀,張昭乃我仲父,即你仲父,政務皆要交給張昭處理,你在一旁學習,軍事皆交給周瑜,則我江東無憂矣,我孫氏一族無憂矣。”

這就是內務不決叫張昭,外務不決叫周瑜的典故由來,孫氏集團若是想座穩這上層建築,就要把權力放出去,與江東士人集團,流亡北士,豪門旺族的利益聯合在一起,孫權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裝孫子,協調各方利益,甚至是將孫氏集團的利益鞏手相讓,直到有一天孫權的羽翼成長,學會了帝王權術,依靠權術為孫氏集團謀取最大的利益,讓這個建築的所有權最終屬於孫氏集團。

這是一個漫長過程,孫權用了幾十年時間打造和經營自己的權力王國,前半生忍辱負重,權臣接連離去,孫權後半生才揚眉吐氣,我行我素。

我們來想象一下,你獲得了最高權柄,你想做什麼事情,馬上就有人說,這不可以做,那不可以做,你會很爽嗎?肯定是很不爽的。

又假如你想做的什麼事情,你的丞相,你的大臣勸你不要幹,你幹不成的,結果你排除眾議,堅決要幹,一幹還幹輸了,以後還想幹些什麼的話,就有大臣拿出來說事,影射你的無能,你爽嗎?

肯定也是不爽的,孫權就這樣的一生,最後患了嚴重的狂躁症,殺人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