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1 / 2)

一匹快騎穿梭林間,離茅屋不及十丈時單手點馬背飄身而下,順勢向前幾步,俯身道:“報,兩軍已列陣。”

茅屋內傳來哼聲,聲音略帶嘶啞道:“下去吧,密切監視兩軍動向。”

“遵命,屬下告退。”

茅屋內四人正襟危坐,為首長須鬢白,一副私塾先生模樣,半響捏胡道:“此番唐秦對決近四十萬大軍交戰廝殺生平僅見,未能目睹有些可惜了。”

坐於老者左下首之人道:“高先生所言甚是,隻是這樣一來,長孫家恐在朝堂勢力較太宗時期更甚了。”

高先生道:“刑執事無須顧慮,有老夫大哥在朝,長孫家翻不到哪去,何況長孫軍中勢大,皇上早已惶恐不安,長孫令明雖德高望重,但垂垂老矣不堪大用,僅他那兩個兒子能成何大事?皇上必會借此良機強行收回西線軍中大權,皇上命太子監軍正是此意。”

刑執事道:“高相國乃邢某最為佩服名臣之一,若能滅秦,高相國功不可沒。即便不能滅秦,也要打得西秦至少十數年無法來攻我大唐,才有望一統中原。隻不過高先生言及長孫家如此,高相國豈非也要受皇上忌憚?”

一人忽道:“刑執事此言差矣,葉某認為長孫令明軍中勢力龐大,皇室最忌軍隊叛亂,高相國一心為民二十餘年使得大唐國泰民安方能與西秦一較高下,皇上應知輕重。且治理國家還需靠這班文臣,僅憑皇室就能治理嗎?刑執事所憂也不得不堤防,高相國深知其味,應進退自如。”

刑執事道:“葉城,北疆蠻族雖無憂,長孫家身為大唐第一世家傳承百餘年豈會甘心受伏,長孫家朝野亦有門生,必會奮起抗擊,相國大人恐怕亦是見不得大唐****。且不說蠻族,畢竟還有一個南吳在測,必會勸阻皇上留情三分。”

葉城道:“刑天,你也太小瞧當今聖上了,南吳羸弱偏安一隅,其君隻知風月,朝綱敗壞,南吳若不來攻也就罷了,若是來了,僅憑南線十萬大軍足以揮軍直下,南吳必敗無疑。”

刑天道:“匹夫之勇,若是如此,大唐百年前早就一統中原了。”

葉城道:“哼,你也不過爾爾,不與你這等奸詐小人廢口舌。”

刑天滿臉怒容,正欲駁斥,高先生喝道:“你二人給我閉嘴。”

刑天與葉城同時哼了一聲,各自撇頭不語。

這兩人一見麵便針鋒相對,高先生無奈搖頭道:“水執事在想何事?”

“高先生,據南吳分堂來報,南吳軍隊秘集南線與西線意圖不明,且南吳萬人武林義軍已蓄勢待發,不得不防啊。”

此人叫水連城,與刑天和葉城同為執事,而那高先生是當朝相國高名嚴三弟高名鼎,掌管高家暗中勢力。

高名鼎道:“南吳此番用意不言而喻,是怕我大唐大敗秦軍揮軍南下才有此策略,南吳軍紀荒廢,吳王正如葉執事所說隻知風月,這等兵戈之事他不屑為之,況且南吳朝中大臣也不無名仕,坐山觀虎也是他們願意看到的。”

“至於南吳的武林義軍,哼,除了張家之外,其他不足為慮。若不是張家從中領軍,隻是一群烏合之眾罷了。”

水連城暗中輕吟,武林中人武功高強,萬人上了戰場至少可牽製數萬大軍,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武林人自持武學高來高去甚少聽命於朝廷,隻有武林世家家大業大畏懼官府才不得已投靠世家閥門。

若想出人頭地,不投入世家門下,武功再高又有何用?自己也不正是如此?水連城見高名鼎如此說了,也就沉默不語,想來高名鼎已有對應之策。

高名鼎道:“好了,這朝堂之事不是我等所能插手得了,自有大哥與二哥把持,我們還是想想如何對付黑鷹與雪狼吧。”

水連城苦笑一聲,黑鷹、雪狼與暗靈並稱當世三大暗勢,兩大勢力人才濟濟,兩相比較,暗靈可用之人捉襟見肘,不僅要護衛高家朝中大臣,也要護衛軍中高級將領,更要護衛各地產業首腦人物,俗事中能啟用的人簡直少得可憐,他這個執事當得還不如另外兩位逍遙,苦活累活全是他一人幹。

擔子太重了。

水連城臉紅道:“高先生,屬下,屬下無能為力。”

高名鼎也露出一絲無奈,高家傳承百餘年,所啟用的文臣將領無數,暗靈勢力發展卻一代不如一代,僅護衛人數便動用暗靈過半,打探消息與對付兩大勢力亦要不遺餘力,就是把他榨幹了也解決不了當前窘迫形勢。

不過想來這次與西秦決戰,軍中將領定是死傷參半,抽調剩餘人手勉強可度過難關,但解決不了日後之勢,還需防範於未然。

高名鼎毅然道:“軍中將領隨身暗靈成員不參與此次戰事,傳令下去,這些人除了護衛偏將以上將領之外全部納入暗靈三組水執事縻下,三組同時抓緊時間招募人手加以培訓,特別以那些資質上佳的少年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