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是,戰船一路前行,經淮安,徐州,棗莊,直到濟寧,十數日過去了,途中戰船也數次停靠,卻再也沒有發生任何情況,平靜的簡直有些不正常。小樓的殺手們卻絲毫不敢放鬆,他們深知,真正的刺客不僅要等待最合適的機會,還擅長造局。
水師士兵的警戒範圍較小,沒有發現情況是正常,而小樓的殺手夜夜外出,卻發現一直都有人對戰船進行窺探和監視,而且人數越來越多,明顯也沒有統一的歸屬。但這些人隻是監視,卻並沒有進一步的行動,甚至帶武器的人都很少。
直到濟寧,大夥的心裏也越來越沒底。戰船準備在濟寧停靠一天,進行補給。大哥決定,讓其他人繼續呆在船上,自己去小樓在濟寧的點裏去打探情況。
他們現在還不知道,局勢又有了新的變化。
大順那邊,政變的完成還不過一月,軍方和文臣的矛盾便已浮現出來了。大順的光統帝親政後,最大的感受,便是覺得軍隊花錢太厲害了。
賞賜且不必說,畢竟在政變中軍隊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多的是軍費。軍隊更換裝備,編製整改,訓練,都需要花費大量的軍費,最令他鬱悶的是,他絲毫沒覺的軍隊的戰鬥力有所提升,每當詢問樞密院和兵部的大臣,得到的答複總是軍隊的整改需要時間。反而是軍隊的軍官們一個個的都富起來了,為此,他每天都要收到數不清的彈章。
還有,他敏銳的發現,軍隊雖然是支持他親政的,但他親政以後,卻發現軍隊幹什麼都是聽樞密院的,也就是聽木鐵風的。他隻負責往外掏錢。
光統皇帝對軍隊的不滿日益加深。
小皇帝和智囊們商量以後,悲哀的發現,目前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和木鐵風聯姻。自己給自己造的謠把自己給套進去了。
但他更悲哀的發現,如果聯姻成功了,那麼他千辛萬苦忍辱負重消滅的外戚勢力又會出現,而且是變本加厲的軍隊加外戚。
而他稍稍流露出一點聯姻的意思後,差點把文臣們給急哭了,剛把外戚打下去,大順居然就有可能再出現一個外戚加軍隊的龐大勢力集團。大順一直以來都是文臣的地位高於武將的,這下要是軍隊成了外戚還了得。
而讓皇帝打消這個念頭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先一步把木鐵風的孫女搞到手。
於是在政變前出現的追女情況,在政變後,又詭異的出現了。
可這不是木鐵風想要看到的,究木鐵風的本性而言,至少在目前,他一點跟皇帝作對的意思都沒有,相反,他還很支持文臣一派的想法。
但是木鐵風很悲摧的發現,雖然自己在軍隊的威望崇高無比,雖然自己對軍隊有無比強大的控製力,可自己攔不住軍隊迅速的貪汙腐化。
木鐵風一方麵要和皇帝要錢,一方麵要應對文臣的壓力,還要將主要精力放在軍隊的整編和訓練上,再加上木南的事,簡直忙得是一塌糊塗,焦頭爛額。
木鐵風麵對複雜的局勢,就會想起未被自己利用的王世維的才華,一看到鬱鬱寡歡的孫女,就會想起那個和木南有過交往的奇怪的殺手。一想起這些,不由怒從心頭去,惡向膽邊生,百忙之中還抽空給王世維的暗紅加了個碼。
但也就僅此而已了,這過後,就將這事拋在了腦後,和國內紛雜惡化的局麵比起來,殺不殺王世維,實在不叫個事了。
而大順在大義的隱藏勢力本就薄弱,也沒有得力的人來領導組織,所以直到現在,由大順掌握的直接勢力,也沒有對王世維形成一個有效的刺殺。
這是大順的情況,大義這麵就更有趣了。
首先是四條的驚豔出手,將那些想要撈一筆的小勢力驚破了膽,沒有高手壓陣的,趁早還是不要湊這個熱鬧了。
和大順的無暇顧及相反,大義對王世維的叛逃卻是空前的重視。甚至有的大臣無聊的提議,王世維是不是幹脆不要參加科考了,直接當官算了。
在揚州慘案發生過後不久,大義的內務府強勢插手,約束江湖上的各方勢力,警告那些殺手組織不要與大義朝廷為敵。
內務府的力度是空前重大的。而江湖上各幫派為了討好內務府,尤其是沿河一帶的,紛紛派出人手,暗中保護王世維乘坐的戰船。四萬他們沒想到,後來見到的窺探監視的人,基本都是來保護他們的。
但還是有見錢眼開,不顧家國大義的大盜,或是有大順背景的高手,想要掙這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