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9章 咫尺天涯(1 / 2)

“既然是這樣的話,那我們都不去了。”夏西山自然也明白道理,但還是戀戀不舍的說道:“今晚我們在雅閣小聚,小玉做東,給小玉慶功,你來不來。”

木南猶豫了一下說道:“我還是不去了,過幾天吧,我先陪陪我爺爺,下次聚的時候我一定來。”

“對了,夏大哥,還有一件事……”木南欲言又止。

夏西山當然知道木南想說什麼,和自己也反複的提過,隻是現在當著眾人的麵不好說出口來。

木鐵風要推行新的募兵法,近來一直在各大軍營巡視,為募兵法的施行做準備,雖然光統皇帝嘴上是支持的,但是心裏肯定是在猶豫。現在大順的軍製是傳統下來的,各個軍隊雖然名義上由各大軍營的將軍統領,但是不僅僅有監軍分權,更有一項製度,如果軍隊調動或是參戰,都是由朝廷指派文官作為軍隊統帥,同時還要派太監或文官做監軍,且不說最高指揮權被一分為二,最重要的是將領對自己所訓練的軍隊沒有指揮權,而且經常頻繁換將,軍隊每有作戰任務的時候一支軍隊往往都是指派其他的將領指揮,而將領們卻隻能指揮別人訓練出來的軍隊卻使喚不上自己的軍隊,出現軍官統領自己完全不熟悉的軍隊作戰的情況。

簡單來說,就是統兵將軍名義上雖然是軍隊的首腦,但是其實隻有訓練權,而沒有指揮權。

這自然極大的限製了軍隊的戰鬥力,臨上戰場將不知兵兵不知將乃是兵家大忌,但是卻極好的抑製了軍隊的叛亂能力。大順建國至今,鮮有軍隊作亂。

就連木鐵風,除了在應天保衛戰時以兵部尚書的身份行使統帥職權,也從來沒有過擔當任意一個方麵戰場的統帥的經曆。就是在應天保衛戰的關鍵時刻,也沒有獲得過正式授權。這個兵部尚書之職,也是打起仗後大義兵臨城下才臨時給的,當時不給木鐵風權力實在是不行了,軍隊必須要有強有力的人統一指揮,就是這樣,木鐵風在得到指揮權後,仍然處處受到製肘,兒子兒媳婦戰死沙場。

兵部要職和樞密院要職曆來都是由文官擔任,像木鐵風這樣武將出身卻擔任樞密院正使的,大順朝廷幾輩子也沒出過幾個。

木鐵風推行的募兵法,就是在大順抽選新丁參軍,組建新軍,雖然也保留監軍的職位,但是軍隊的訓練權和指揮權都歸軍方將領所有,其中條文比較複雜,往直觀來說,如果一支新軍由王某某將領組建訓練的話,這支軍隊以後基本就是王家軍了。再也不會出現臨上戰場了,將軍還沒見過自己的兵的尷尬場麵。

如果組建新軍,舊有的軍隊也要隨之改革整編,以達到軍隊指揮權歸軍方的目的。

所以說,木鐵風推行的一個新的募兵法,其實從根本上動搖了大順舊有的軍隊體製。

對於這一點,朝廷毫不陌生,這正是王世維當年所提出來的主張。

雖然這個辦法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提升軍隊的戰鬥力,但是在文官心中卻引起了極大的恐慌,從此以後,軍隊聽誰的?木鐵風功勞威望在那裏擺著,以後軍隊成了他木家的了。

包括光統皇帝在內,雖然口頭支持木鐵風改革募兵法,但是從未在正式公文或正式場合表示過支持。

況且這次改革一旦推行,工程必然浩大,所費人力物資不計其數。就算光統皇帝鼎力支持,沒有朝廷其他各部門的配合,這項新法也就是一紙空文。而這項改革涉及麵極多,顯然光靠軍方是無法獨立完成的,何況光統皇帝不可能給軍方以全權處置權。

但是要朝廷各部門的配合和支持,談何容易。

為防止軍隊權力過大,保證文官地位,基本所有的朝廷部門,都對新募兵法持反對意見。

光統皇帝上台,清除了不少豪門大閥的勢力,不少少壯派官員紛紛崛起,占據朝廷各個關鍵位置,已然形成了不小的勢力,而其中大多數人都以清譽滿天下的內閣首相夏因明馬首是瞻。

所以說,木鐵風要推行募兵法,獲得夏因明的支持至關重要。

但是,夏因明本人卻是反對新募兵法的領軍人物。而且反對的理由更是光明正大,勞民傷財,擾亂民意,動搖民心等等。

其中最為關鍵的還是防止軍隊權力過大,雖然沒有公開說過,但是也表達出了這個意思,而這條卻是最令光統皇帝忌諱的。

木鐵風焦頭爛額的忙到現在,往來奔波,也隻是取得了在幾處大營開展試點的成果,離新法正式推行還差的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