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9章 大帝的雄心(1 / 3)

大義雲慶大帝,與數日前,重病不治,駕崩了。

青玉太子登基即位,年號泰康。一個舊的時代結束,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

得知這一消息後,雖然大順仍然在積極的緊張備戰,但是就連木鐵風在內,朝廷君臣上上下下都不由得齊齊鬆了口氣。

有了這個可靠的消息,大義動員集結兵馬的目的昭然若揭。

看來大義這般貌似要以傾國之力來攻打的調兵行動,還真就是嚇唬,換個說法,就是示威。

大義君臣上下,包括一貫以清廉正直著稱的夏因明,哪一個不是熟諳權謀,精通詭計的政治老手。這個情報雖然來的晚了些,但還是被這些人依據情報得出了正確的判斷。大義在雖然打仗厲害,但是在這幫老奸巨猾的人麵前弄鬼,還是太嫩了些。

這還是大義故意隱瞞情報所致的,目的就是要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這樣才能嚇唬的更厲害。但現在看來,嚇唬是嚇唬了,也沒厲害到哪裏去。

這些手段在大順這些人老成精的家夥手中,實在算不得什麼。

這幫子人打仗不行,熱血沒有,損人不利己,貪汙腐化,閑著沒事兒自己搞自己,嚴格來說沒什麼好東西,排成一溜隔一個砍一個都能漏網一半兒的壞人,但是要說起玩心眼兒,天下哪有他們的對手。

待到雲慶大帝駕崩的消息傳到應天,在慶幸籠罩在自己頭頂上數十年的陰雲終於飄散的同時,大順朝廷終於對大義這次動兵的目的做出了準確的判斷。

這就是嚇唬人來著。新登基的年輕皇帝,要在心理上保持對大順朝廷的一貫壓倒性優勢,所以調集這麼多的部隊來搞了一次武裝示威。就是要對大順朝廷傳達一個意思:小心著點,現在輪著小爺我坐江山了,告訴你們,小爺我也是狠茬,小心我削死你們,我有人了。

說句難聽的,搞出這麼大的陣勢來,也就是泰康皇帝自己給自己壯膽兒了。

當然了,也有可能泰康皇帝不是想嚇唬,其實是極其想打的,但是想打得拿出本錢啊,你要是能像當年的青林王一樣,過的了長江,那也算你有本事。

連水師都不敢入江,也敢裝大尾巴狼。

大順怕大義,怕雲慶大帝,怕青林王,但不代表著也怕泰康皇帝,大順朝廷的這幫老家夥哪裏會把這個泰康皇帝放在眼裏,小子還太嫩了,當年的青林王和青陽太子都死在了應天城下,雲慶大帝也得夾著尾巴跑路,你小子算個什麼東西,擺擺陣勢就想嚇唬人。省省吧你,要不是現在大順的密諜損失的太多,你把消息瞞得太緊,情報傳過來的有點晚,你連嚇老子一跳你都難,指不定誰嚇著誰了呢。

就算泰康皇帝雄心壯誌想要滅了大順一統天下,但也不是現在吧,老子剛死,小子剛登基,這才幹幾天,業務都不熟悉,連軍隊都掌握不住,憑什麼來發動如此規模的戰爭。

在大順傳統的理解中,太子雖然會早早的熟悉政務,但卻是沒有多少機會接觸軍隊的,更別提像光統皇帝這樣的,裝了多少年孫子,靠發動政變方才親政,軍事半點不懂。而在大順密諜的情報裏,這位泰康皇帝在當太子的時候也並沒有顯露出過人的才幹,遠不如他早死的倆名兄長。

所以大順朝廷並不擔心這次泰康皇帝會昏了頭腦,真的大舉進犯。至於以後會不會,以後管它的呢,反正現在榮華富貴都享受著。

這次動兵,正充分表明了泰康皇帝心急心虛想立功的情緒,但對於大順朝廷來說,泰康皇帝的威懾力遠不如雲慶大帝來的大,也不如當年的青林王來的直接與恐怖,這次證實了雲慶大帝的死亡,反而讓大順朝廷大大鬆了一口氣。

世界仍然是和平的。

當然了,雖然朝廷上下一致都確認了這個判斷,但是也不敢排除這位泰康皇帝熱血沸騰急於建功立業而貿然發動戰爭的可能,所以大順朝廷上下的整軍備戰仍然有條不紊的緊張進行著。國家機器雖然緩慢但又強有力的開始運轉。應天附近軍隊開始集結,各地新練新軍紛紛被抽調進入應天附近,光統皇帝數次召集木鐵風夏因明等大臣商討戰備事宜,光統皇帝,木鐵風以及夏因明數次接見剛剛立下戰功的東方歡,麵授機宜。

大順朝廷雖然腐朽,但是在緊急關頭,仍然顯示出了一個大國應該具有的高效率,光統皇帝坐鎮皇宮,木鐵風統領樞密院協調軍隊,夏因明率領朝廷各府衙及百官籌劃戰備事宜,隻等戰爭萬一真的發生,東方歡便能獲授帥位,率軍迎戰,而不會被打得措手不及。

最關鍵的是,大順的水師一刻也沒有懈怠,長江天險雖曾有過被攻破的教訓,但是那次的對手是風華絕代的青林王,這次大順有十足的把握讓大義過不了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