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城內,坐落在皇宮周圍最大的衙門是刑部衙門,刑部的對麵還有一個衙門,占地雖然不大,但是規格甚高,院門“內務府”的匾額都是先皇雲慶大帝親筆手書,論氣勢甚至比刑部衙門還高出一頭。而內務府之所以建立在刑部的對麵,卻是為了使用刑部的大牢比較方便一些。
內務府雖然權力極大,但是並沒有關/押犯人和審判的權力。明麵上,逮捕人以後還是要移交給刑部關/押。因為內務府直接對皇帝負責,這也是為了防止內務府權力過大擾亂朝綱而在建立內務府之初就定下的規矩。
王世維回來以後,先是入朝麵聖,交代完了公務,便趕快趕回內務府辦公。大戰興起,政務繁忙,內務府作為大義唯一的情報密諜組織和特務機構,要承擔的工作至關重要,這幾日王世維一直便和原先小樓的幾位先生一起,整理隱蔽戰線上的各方情報,往來公文,不僅要上報皇帝,還要為下麵發布命令,安排任務,忙的不可開交。由於王世維筆頭子過硬,記性好,而那幾個先生幹這種事情反而都是半路出家,所以這裏的事務都隱隱的以王世維馬首是瞻。
雖然這幾個先生處理公文的速度並不快,但是這些情報材料都是些機密的東西,原來本來就掌握在這些人手裏,不能被更多的人知道,所以也不能用別人,但這些材料情報卻是一刻也不能等,幾乎件件事情都關乎統一大計,不管是軍隊情況還是間諜密報各樣消息都在這裏彙總,需要第一時間整理出有用的消息,報宮內審閱,皇帝審閱完畢後還要迅速的傳達下發,及時辦理,而這些人幹這種事情的能力有限,平日裏比較悠閑還好說,這個時節信息量劇增,以先生們處理公文的能力便有些捉襟見肘,全指望著王世維,所以任這幾個先生如何的叱吒了得,也隻好圍著王世維這個後進的年輕人轉了。
內務府多少年布下的情報網絡,在這場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正當幾個人昏天黑地頭暈腦脹忙的不可開交的時候,門外忽然一個公鴨嗓子尖利的聲音響起:“皇上駕到。”
這聲尾音拖的極長,沒等他的聲音落下,門便被推開了,一個身著明黃色衣物的男子舉步而入,屋內幾人忙跪倒叩首,口呼:“吾皇萬歲。”
來到內務府的人,正是原來的青玉太子,現在的泰康皇帝,或者說稱呼泰康大帝更確切一些。
正是在他的手中,雄才偉略的雲慶大帝和百戰不敗的青林王都沒有達成的統一大業終於實現了。
自從戰爭開始後,各種事務纏身,先生們便很久沒有見過泰康皇帝,現在一見,泰康皇帝威嚴更甚了,眉宇之間透著股濃濃的殺伐決斷之氣。
泰康皇帝的護衛都留在了外麵,隻帶了一個太監和一個官員便進來了,別看這幾個先生都被案牘勞累的形容憔悴,但是泰康皇帝深知,有這幾個人在這裏,這裏便可以稱的上是全天下最安全的地方。而被泰康皇帝帶來的這名官員一進門便也隨著先生們跪在了地上。
泰康皇帝坐在正中間的椅子上,看著跪倒在地上的這些人,久久不語。而泰康皇帝的貼身大太監自從進來以後,也是低眉順眼的站在泰康皇帝身後,他深知這些先生們的不凡,更知道什麼話能聽,什麼話聽了也隻能是沒聽見,該蒸發的時候一定不能顯示出自己的存在。
先生們偷眼瞧了一下跟著皇帝進來而後又跪在旁邊的那人,才發現,原來是一直被派在應天的黃茂生,也就是還香樓的黃老板。
應天局勢何等重要,他這個掌事的怎麼這個骨節眼兒上回來了。
泰康皇帝眼圈有些發黑,精神也有些沉黯,南北一統雖說是偌大的功績,但也是累死人的差事。尤其是應天和平交接,這甚至比打下來還要操心費心思。
先生們都感覺氣氛有些不對勁,首先是黃茂生的突然歸來顯得非常不合時宜,再一個便是泰康皇帝的態度,泰康皇帝和先生們有著半師半友的關係,素來親密,繼位後亦是如此,但是這次卻沒有讓跪著的先生們先站起來,而是黑沉沉的坐在那裏不說話。
何況應天城破,還有多少大事兒要等著皇帝去處理,有什麼事情能讓他巴巴的親自來內務府一趟。
先生們從來沒有在皇帝麵前跪這麼長的時間,各自暗暗交換了一下眼色,心知一定是發生什麼令他不愉快的事了。
果然,過了良久,泰康皇帝低沉卻略帶沙啞的聲音說道:“先生們,你們瞞得朕好苦哇。”
語氣中充滿了責備和失望之意,雖然先生們還不知道泰康皇帝說的是什麼事情,但還是齊齊俯首道:“臣罪該萬死。”
“罷了罷了。”泰康皇帝歎了口氣,表情看起來十分的痛心,無力的揮揮手道:“你們都起來吧。”
先生們都站了起來,肅然而立。
“說起來,這也不能全怪你們,當時情況危急,你們也不敢相信任何人。”泰康皇帝語重心長的說道:“但是,你們跟了朕這麼長的時間,朕是何等樣人你們還不了解嗎,何苦還要一直瞞著朕呢?難道在你們眼中,朕是那種不能容人,陰狠刻毒,殺人滅口的暴君嗎?”
這話就說的太重了,先生們誰也不敢搭茬,都把頭埋的更低了。
“皇兄對你們有恩,你們為皇兄保留一個血脈,也是為我皇家,我朕保留了一個皇侄,朕要感謝你們才是。”泰康皇帝忽然加重語氣,恨恨道:“但是你們為什麼不告訴朕呢?朕居然不知道,朕的皇侄就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十幾年,都不能相認,你們怕什麼呢?怕朕會滅口嗎?在你們眼中,朕就隻有這點兒氣度嗎?”
泰康皇帝拍著桌子,眼淚都留了下來,恨鐵不成鋼的怒道:“你們是看著朕長大的,就這麼不相信朕嗎?要不是時機湊巧,豈不是連朕的皇侄也要死在劍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