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寫完了,寫的很開心。我把我想要表達出來的東西全都寫成了故事。
這是一本我心中的武俠。武俠,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小時候看書,便癡迷上了武俠,甚至一度傻呼呼的想要放棄學業去寫武俠小說。
當然了,家人迅速給我澆了一盆冷水。告訴我絕大多數寫書的人,其實是養活不了自己的,甚至還要倒貼錢。
出版書,需要一大筆錢,你沒有這筆錢。而且就算寫了,出版了,也沒人看。
你可以把寫作當愛好,前提是要能養活自己。
現實告訴我,這是真的。在那個時候,沒有一個可以讓普通老百姓展現自己的平台。
所以我聽從了家人的話,老老實實的上學。隻看書,不寫書。
直到上完學,參加工作。每天渾渾噩噩的用電腦打遊戲,看小說,享受科技帶來的便捷。
有一天,我猛然發現,我幼時夢寐以求卻又求之不得的寫作環境,其實我早已擁有了。
我所缺少的,隻是一點點堅持。
所以我寫這本書。
能夠寫作,寫出來能發表,有人看。當年那個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在這個神奇的時代,居然如此輕易便實現了。
所以對我來說,寫作,便已讓我足夠快樂。其他的,都不重要。
我高中的時候,有一本雜誌叫《科幻世界》,它的主編是阿來,也就是《塵埃落定》的作者。
雜誌是同學買的,我隻借著看過幾本。
裏麵有一名作者的數篇作品,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是我卻沒有記住這個作者的名字,也不知道他有沒有繼續寫作,我感覺,如果他堅持創作的話,一定會寫出非常了不起的作品。
後來我曾在網上試圖通過我記憶中那幾篇作品的內容,來查找作者的信息,可惜沒有找到。
我還以為,他也同無數的寫書人一樣,放棄了寫作。
我也放棄了尋找。
偶爾,一個朋友給我推薦一本叫《三體》的科幻作品,對其推崇備至,稱其為科幻史中的裏程碑,中國乃至世界科幻創作的頂峰。
我當時心中就有一種玄妙的感覺,我要找的人,可能找到到了。
我沒有先去看書,而是先查找這名作者,劉慈欣。
在他的作品集裏,果然有我記憶中的那幾篇小說。
這是如同多年以後邂逅初戀般的美好感覺。
我如癡如醉如饑似渴的閱讀它的所有小說。劉慈欣沒有讓我失望,它的小說,已然成長到可以用偉大來形容。
這便是閱讀的快樂,難以形容的美妙。
最後,我看了《三體》三部曲,一口氣看完。其宏大的世界觀,縝密的邏輯,瑰麗的幻想,深刻的人性描寫,立馬征服了我,讓我沉醉其中。
這是一部地球的史詩,這是一曲宇宙的挽歌。
無論你喜不喜歡看科幻,都推薦你看這部書,它絕不僅僅是一部科幻。
一個愛看書的人,有生之年能夠看到這樣一部書,實乃人生幸事。
一個寫書的人,在有生之年能夠寫出這樣一部作品,同樣是人生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