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出版後的第一年,經常有編輯和讀者朋友詢問我下部作品打算何時推出,我卻一直鮮有時間;第二年,時不時還有編輯跟我打招呼,我因生活瑣事纏身,仍然未能動筆;直到第三年,2012年3月的一天,我偶遇兩位朋友,交談之後,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即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焦慮,這點令我印象深刻。
第一位,女性朋友,初為人母,夫妻倆均來自外省農村,北漂一族。家庭月收入25000元,有車有房貸,養四位老人。收入剛夠日常開銷,沒剩餘。老公是事業單位,工作穩定但收入有限。她屬於職場精英人士,隨著年齡增長,又經曆生育,已到工作瓶頸期,升職無望,新人又虎視眈眈。每每考慮到將來收入來源、孩子教育、老人醫療等問題,就備感壓力,寢食難安。
第二位,男性朋友,多年自主創業,小有積蓄,較早步入中產家庭。可惜好景不長,前年與朋友合夥開廠,運行近兩年,市場開拓層層受阻,賦稅沉重,已到入不敷出的地步。公司上下人心浮動,流動厲害,造成惡性循環。朋友前期投入較大,半途而廢意味著一敗塗地,唯有咬牙堅持,每月虧損近五萬。眼見著坐吃山空,老婆又是全職太太,醫保全無,兒子在北京讀貴族小學,壓力之大令他曾經兩天兩夜無法入眠。感歎自己如溺水之人,在湖麵上撲騰掙紮,求救無望。
一周之後,我無意中在網上看到一篇關於中產階層的生存現狀調查報告,才發現我的這兩位朋友隻是這個階層的一個縮影。不禁感到疑惑,這群人在普通老百姓眼裏,應該過著愜意而又舒適的生活,為什麼他們自己卻感到焦慮不安,對未來茫然無措,甚至缺乏安全感?
於是,我終於有了提筆的衝動。中產階層無疑是我這本書的核心主題。幾個朋友得知我要寫一本關於中產階層生存現狀的書,表示非常有共鳴,熱情地為我提供了很多生活素材,甚至幫我尋找最合適的采訪對象。其中有一位朋友問我寫這部作品的初衷是什麼,我毫不猶豫地回答:“我隻想在作品中為中產階層呐喊,做他們生存現狀的旁觀者和記錄者。”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不希望這本書僅是為你講述了一個能夠引起你內心共鳴的精彩故事而已。我希望,10年之後,它雖然已舊得成了一張泛黃的老照片,被人們掛在牆上探討時,褪去的是浮華,留下的是歲月。
《焦慮的中產》是一本社會問題小說,延續了《成交》的風格,采用了大量的紀實手法,揭秘社會生存法則。同時本書也是一部我迄今為止采訪人數最多的作品,這部作品講述的故事就是這些被采訪者在北京的真實生存現狀實錄,書中發生的每一件事也許就發生在你我身邊,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鳴和社會的反思。
從衝動之下動筆到敲下最後一個字完稿,整個過程得到了很多朋友的鼎力支持,在此一一深表謝意。
感謝尚冉女士提供心理谘詢及催眠治療的素材。
感謝王京先生提供天使投資人的素材。
感謝朱用機先生提供建材行政進口瓷磚等相關素材。
感謝張益銘先生提供自主創業及企業管理的素材。
感謝晉朝人先生提供房地產投資的素材。
感謝李琳、張琦和曲懿三位女士提供美容養生的素材。
……
另外,本書關於催眠治療的案例參照了邰啟揚、吳承紅兩位老師的《催眠術治療手記》,同時也得到了很多熱心朋友的無私幫助,在此感謝胡令婕老師、張麗女士、海菱女士、楊波先生、徐芳女士、張曉宇女士、張丁秀女士,也感謝QQ群裏的眾位朋友。
方瑩
2013年3月1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