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了辦公室,按照慣例,他先是衝上一杯濃茶,喝上幾口。而後,叼上一支“三五”牌香煙。對於茶,劉建明並不挑剔,隻要夠濃,能提神就行。但是煙,除了場麵上的應酬,他隻抽“三五”。按劉建明今時今日的身價,即便是抽一兩百塊錢一包的高檔煙,也不稀奇。但是,劉建明卻專好這一口。為此,還特別托在英國的朋友捎來純正的“三五”。劉建明對煙的理解很簡單:煙,並不是某個人身份的標簽,而是一種日常用品,關鍵是要對口味。現如今,許多人就喜歡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消耗在那些無關緊要、不痛不癢的小事情上。
劉建明一連抽了兩支煙,眉頭緊鎖,在偌大的辦公室裏來回踱步。他的腳步,聽起來略顯沉重,甚至帶點紊亂。突然間,刺耳的手機鈴聲響起,擾亂了他的思緒。
劉建明緩過神來,掐滅煙。是老對手陳偉斌的電話。
陳偉斌,花園集團的創始人。
花園集團的主業也是商業地產,旗下擁有五家商場、四個大賣場、兩個大型商業城,外加一個規模不小的批發市場以及一幢5A甲級寫字樓,實力不容小覷。一山不容二虎,在東州的這個圈子,陳偉斌和劉建明,明裏暗裏都在鬥著,較著勁,扳著手腕。歸根到底,是為了爭奪第一把交椅。
陳偉斌出道比較早,20世紀90年代從部隊複員。嗅覺靈敏的他,依靠著在部隊的人脈資源,進入了商業連鎖領域。從一家小超市起步,打下了一片廣闊的天地,成就了一番大事業。他創辦的花園集團,長年盤踞著東州該領域的頭把交椅。後麵的跟隨者,倒掉了一批又一批,卻絲毫動搖不了他的地位。
直到十年前,劉建明的出現才打破了這個局麵。劉建明僅僅用了十年的時間,便撬動了陳偉斌近二十年的根基。如今的花園集團,單看表麵,無論是規模,還是攤子,都要比東都置業大。但是,效益和利潤,卻遠低於對手。最要命的是,近幾年花園集團的地盤不斷被東都置業蠶食,特別是在市中心商業圈的爭奪中,花園集團完全落入下風。為此,陳偉斌不得不做暫時性的“戰略撤退”,將集團的發展重心往郊區遷移。
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郊區的購買力大不如市中心。如今,花園集團旗下的兩三家商場的總利潤,才敵得過東都置業的一家。至此,兩個人的梁子也就結下了。這些年,陳偉斌一直在反攻,攻勢卻一一被劉建明化解。
“劉董啊,恭喜恭喜啊!”還未等劉建明問,陳偉斌便笑嗬嗬地道賀。
“恭喜?”劉建明又是一愣,緊接著問,“陳董,我有什麼值得好恭喜的?”
彼此是“死敵”,這一點,心照不宣。但是場麵上,該顧及的禮節還是要顧及,畢竟,在東州城兩個人都是有頭有臉的,有矛盾,但總歸尚未撕破臉皮。你帶著情緒和對方說話,傳出去,豈不是成了笑話。更何況,兩個人還在一起“共事”。
三年前,為了規範商業地產這個領域,在市總商會的主導下,成立了行業協會,會長一職,由總商會的一位秘書長兼任。副會長設兩席,就是劉建明和陳偉斌。行業協會掛牌後,每半個月,會員單位的老總都要象征性地在一起聚聚,稱為行業內的“吹風會”。抬頭不見低頭見,不到萬不得已,沒必要鬧僵關係。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在某些人看來,是一門大學問,甚至是藝術,在劉建明眼中,卻是粗淺的表麵功夫。所有的伎倆,可以概括成兩個字:麵具。當下,每個人的手上,都備著多張麵具,目的是為了應付不同的場合、不同的人。但是,能看清麵具之後的真麵目,才是更高的境界。
在圈子裏,陳偉斌可是出了名的“笑麵虎”,見誰都是一副笑臉。所不同的是,笑的形式不同,內容不同,性質不同,有諂笑媚笑,也有陰笑冷笑,尤其是把笑裏藏刀這門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
“劉董,怎麼,在我麵前還藏著掖著?”陳偉斌又是一笑,反問道。
“陳董,我壓根兒就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又怎麼藏著掖著?”劉建明耐著性子,回應道。
電話那頭,傳來了清脆的打火機聲,陳偉斌有意沉默了片刻,才開口道:“劉董,我聽說,東都置業很快就要收編裕隆連鎖了。這可是一樁好買賣、大買賣,難道不值得恭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