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
【品名來源】又名人銜、神草、地精、棒槌。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的根。以東北長白山所產者為佳。
【性味歸經】甘、微苦,平。歸脾、肺、心經。
【功效】大補元氣,補中益氣,補肺平喘,安神益智,補氣生血,生津止渴,補腎壯陽。適用於氣血虛脫,體質極度衰弱,脾胃虛弱,肺虛氣喘,失眠心悸,健忘多夢,氣血虛弱,津傷口渴,腎虛陽痿等症。
【用法與用量】水煎內服:3~9克;研末吞服:1~2克;搶救虛脫者,可用15~30克,煎取濃汁分數次灌服。
【提示】食人參不宜同時吃蘿卜,因蘿卜能下氣泄氣,抵消藥效;食人參、沙參不宜吃龜肉,易產生不良反應;人參不宜與茶同食。
紫 河 車
【品名來源】又名胞衣、胎衣。為健康產婦的胎盤。以胎盤完整、潔淨者為佳。
【性味歸經】甘、鹹,溫。入心、肺、肝、腎經。
【功效】補腎益精,益氣養血,安神定誌。適用於腎虛陽痿,宮冷不孕,腰酸耳鳴,自汗盜汗,久病虛損,氣血虛弱,產後乳少,肺腎虛喘,失眠健忘等症。
【用法與用量】不習慣進食紫河車者,也可將紫河車幹製研粉後使用。
【提示】服用紫河車無太多禁忌,但它怕高溫,高溫會使有效成分受到破壞。
茯苓
【品名來源】又名雲苓、白茯苓。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幹燥菌核。以雲南野生者為佳。
【性味歸經】甘、淡,平。歸心、脾、腎經。
【功效】滲濕利水,健脾止瀉,寧心安神。適用於小便不利,水腫,淋濁,痰飲咳嗽,食少便溏,心悸失眠等症。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9~15克。
【提示】虛寒精滑,氣虛下陷者忌服。
柏 子 仁
【品名來源】本品為柏科多年生喬木植物側柏的種仁。主產山東、河南、河北等地,以顆粒飽滿、色黃白、油性重而不泛油、無皮殼者為佳。
【性味歸經】甘,平。歸心、腎、大腸經。
【功效】養心安神,潤腸通便。用於心悸、心煩失眠、腸燥便秘等症。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9克。
【提示】便溏及痰多者忌服。
酸 棗 仁
【品名來源】為鼠李科多年生灌木或喬木植物酸棗的種子。主產河南、河北、陝西、遼寧等地。以粒大飽滿、外皮紫紅色者為佳。
【性味歸經】甘,平。歸心、脾、肝、膽經。
【功效】養肝,寧心,安神,斂汗。治虛煩失眠、易夢易驚、驚悸怔忡、神經衰弱、煩渴、虛汗等症。
【用法與用量】水煎內服,9~15克。
【提示】酸棗仁不宜與碘胺藥合用。
丹參
【品名來源】為唇形科植物丹參的根。以根條粗、色紫黑、無碎斷者為佳。
【性味歸經】苦,微寒。入心、肝、腎、脾經。
【功效】活血祛淤,涼血消腫,養心安神。適用於血滯經閉,痛經,產後惡露不盡,淤滯腹痛,癥瘕積塊,胸痹心痛,癰腫瘡毒,心煩不寐,失眠健忘等症。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4 5~9克;或入丸、散。
【提示】孕婦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