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片古老的土地。古老到我們已經不認識最初的文字,古老到我們已經忘卻最初的棲息地,古老到我們可以去計算滄海桑田,卻永遠也不會知道這滄海桑田有多少的離奇異事。即使他就在身邊,也會全然不顧,甚至置若罔聞。
古傳,五千年前大禹治水的時候,巡遊四方,將天下分為九州。分別為青州,徐州,荊州,揚州,豫州,兗州,冀州,雍州,梁州。青州,大陸的最東端。因為與大海相連,丘陵眾多,因為水青山綠而命名。此後近兩千年,經過了夏商周,到了東周末期,有戰國七雄。其中齊魯兩國的大體位置就是以前大禹所分封的青州。所以流傳下來即是現在的齊魯大地-山東。
山東自古出英豪,孔孟自不必言說。除此之外還有如諸葛孔明,辛棄疾,李清照,水滸裏的英雄人物,隋唐演義裏的瓦崗寨。也是從那時起有了山東出響馬的說法。當然還有如雷貫耳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到後來就是義和團,再到後來就是沂蒙山根據地,地道戰了。
這些都是一些耳熟能詳的人物或者故事。還有那麼一群人。不一定是英雄人物,但在他們的年代確實天一樣大的人物。他們隔三差五,就會去到山東。住上那麼幾天。這就是古代的皇帝的泰山封禪了。由此可見東嶽泰山的地位非同一般。
相傳這是兩千年前秦始皇留下的傳統美德,當然還有另一個傳統,那就是傳國玉璽了。兩千年來,不知多少人為了這個印章打的頭破血流,而且樂此不彼,甚至有些不亦樂乎了。
不過我們要說的這個故事跟這些沒有太多關係。要說關係也就是地理位置和曆史淵源上有些關係。眾所周知,泰山乃是山東第一高山,也是第一名山。可很多人並不知道由泰山向東五百多裏有一座山叫做沂山。是山東第二高山。這沂山就在現在山東青州市南麵幾十裏地的地方。青州就是當年大禹分封的那個青州。隻不過現在成了一個市的名字。由沂山向東綿延一百多裏皆是連綿不絕的低山丘陵。
有沂山必然有沂水,沂水卻不是河的名字,是一個縣城的名稱。臨近的縣城叫做安丘,就是大文豪莫言的老家。這裏的河叫沂河,沂水因為是沂河的發源地而得名。曆史上確實有條河叫沂水。卻不是這裏的河流,那是孔老夫子和他的學生在老家曲阜遊泳洗澡的地方。跟這裏沒有關係。
咱們的故事就跟這沂山以東,沂河發源地有些淵源。這也是我後來才發現的。
沂山以東百裏地是不絕的低山丘陵,這裏地勢崎嶇不平,兩千年前即是齊魯兩國交界之地。有一些有名的關隘,比如穆棱關。有一座山曰唐王山,相傳是因為唐王李世民征戰至此而得名。還有因為他射了七箭而命名的七箭村等等。
這裏的村落古老而且古樸。雖不甚有名卻也曆史悠久。我出生的村子叫小龍潭。因為村子前麵是一個由一些鱗次櫛比,高大威猛的卻也錯落有致的巨大玄武岩構成的一個水潭而命名的。有小龍潭就有大龍潭了。就是比他還要規模大一些。一些石頭上可以直接蓋房子的。一出門沒多少步就是斷崖。也不知道怎麼想的。
小時候在這兩處沒少幹些摸魚捉蝦的事。那些巨大的石頭下麵是潺潺的水。清澈卻不見底。巨石之間的巨大縫隙容我這個小孩子穿梭在其中還是綽綽有餘的。當然現在恐怕是看不到清澈的水了,垃圾淤泥倒是很多。有時候真不知道我們失去了很多才得到的東西是否值得。
我的家鄉是這麼的曆史悠久而又環境優美,各種稀奇古怪故事當然是層出不窮了,那真的是像牛身上的毛一樣。多的拔也拔不完,數也數不清。這裏麵很多故事都是真實且有依據的。
比如我父輩給我說的抗日戰爭的故事。當時有一國民黨軍隊駐紮在此處,司令部就在大龍潭附近,電台就在我的村子上,小時候還見過這電台舊址,後來新農村建設給拆掉了。後來這一眾人馬跟日本人幹起來,戰鬥很是激烈,我相信那時候國民黨很多人還是實打實跟日本人打的。打到最後,這隻軍隊幾乎全軍覆沒,司令被我們當地一個村民冒死背了出來。一口氣背了十幾裏山地,這司令才撿回一條命。這位司令後來加入了共產黨的陣營。等建國後,派人把救命恩人接到了北京。不過我這位老鄉因為實在受不了上個廁所都有警衛的日子,沒過多久就跑回來了。
這個故事是正兒八經的。是父輩給我講的。但爺爺奶奶講的故事就要光怪陸離多了。少不了狐仙鬼怪什麼的。這些在受過教育的父親哪裏是不受待見的。但對於我卻是愛聽的不得了。我當時卻不知道有些故事聽著聽著,你自己就慢慢的聽進去了。有些故事聽著像是別人的,卻不知原來你也是其中之一。這也是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個故事。
要講這個故事就不得不從我的家族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