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窯洞擀氈廠(1 / 3)

“有誌,有誌?”是彪叔的聲音,“彪叔”有誌邊應聲邊往場上跑,彪叔和一個高大魁梧的小夥子各趕了一輛車,“彪叔,這位是?”“來,認識一下,有誌,這是衛東,掌櫃的外甥,一直跟著掌櫃進進出出來回跑,年前有事,這不,現在總算回來了。”“衛東,這就是有誌,咱路上說過的。”

“衛東,快下來咱窯裏歇歇腳。”有誌熱情的邀請衛東,“彪叔,和衛東下來瞧瞧咱才挖的窯,才修的路。”衛東穿著幹淨筆挺,“認識一下就好,有誌,咱下回吧!我舅還在縣裏等著我和彪叔呢?不敢耽擱。”看著穿著補丁摞補丁其貌不揚的有誌,衛東眼裏掠過一絲不屑。彪叔從場邊往下一看,“有誌,壯觀啊!這才回來十來天就挖出這麼多窯啊?”“光我哪兒有這本事,還不是多虧了鄉親們幫忙啊?”有誌一摸腦袋笑嘻嘻的說。

“掌櫃的在縣裏?”“是,所以真得趕緊走,這馬我給你牽下去,怕它認生”“馬我自己牽就行,跟它兩天就熟了,”“行,那我們就先趕路了”

嶄新的馬車,一匹漂亮的大白馬,有誌還是第一次見白色的馬,還是匹母馬,別提多高興了,“哥”花兒跟著也跑了上來,“馬?太漂亮了吧!”花兒看著馬讚歎不已,“彪叔呢?”“彪叔往縣裏去了”

“這馬車跟彪叔趕的馬車一樣。”花兒欣喜地摸著新馬車,有誌輕輕地摸了摸馬,這匹白馬從此陪伴了有誌四十餘年的時光,有誌格外愛戴這匹漂亮又溫順的馬。

春回大地,萬物複蘇,窯洞裏也迎來了它盼望的春天,羊毛一麻袋一麻袋的從四周甚至是山後麵的山後麵源源不斷的送了過來,附近山裏的羊腸小道上,或是背著麻袋,或是馱在驢背上,都是往青石村村頭送羊毛的山裏人的身影。

“這個窯裏是彈好的白羊毛,沒彈好的放在舊院彈羊毛窯裏,這個窯裏放彈好的黑羊毛。”像迎接盛大的日子,有誌和老曾高興的和大家開始動工了。

“得這麼鋪羊毛......”第一張氈子有誌和老曾給大家做著示範,直到一張氈子完工。

孩子們好奇有誌家院裏忙碌又稀罕的場景,紛紛站在有誌家的窯頂上往下張望,望一會兒,又成群的在窯上玩起來捉迷藏或是打鬼子的遊戲,場下大人忙著幹活,場上孩子們忙著歡樂。

在老曾和有誌的親自傳授下,大家終於開始了盼望已久的活兒,上午一組人,下午一組人,上午幹活的下午還能兼顧家裏的地,下午擀氈子的同樣上午還能顧得了家裏的地,花兒則帶著女人們研究花氈的樣式,有經驗的繡工們開始了第一針,青石村變的一派生機盎然。

“有誌,快上來卸羊毛”彪叔在上麵喊著,小夥子們跟上來三下五除二就扛了下去。“有誌,夠一車氈子不?”“三車也夠了,我想著幹透再往鎮上送。”“往鎮上留一車,剩下的先全拉到縣裏。”“剩下的先全拉到縣裏?”“對,掌櫃的在縣裏開新店了,庫房也大得很,通風透氣,晾氈子沒問題,這樣,咱倆一人裝一車,我跟你跑一趟縣裏,掌櫃的這些日子就在縣裏呢!下午我再來往咱鎮上拉一車。”“行,聽您的。”裝了滿滿兩車氈子有誌和彪叔就上路了。

“老掌櫃”“來了,有誌”“咱這店夠氣派啊!”“縣裏有這麼好的優勢,咱店就得起眼,氣派。”“衛東在啊!”有誌友善的伸出了粗糙的手,可衛東沒有用行動回應有誌,隻是鼻孔裏“嗯!”了一聲,當然忙新店的肖掌櫃是沒有注意到這一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