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掌握投資的門道,讓你一輩子生財有道(1)(1 / 3)

有位經濟學家說:“懂得用知識的人最富有”,如此才能成為理財的贏家。說大一點,運用知識和掌握技術的能力,是21世紀貧富差距的關鍵。說小一點,自己懂得越多,賺錢越輕鬆。因此多學習一些掌握投資的門道,就能更熟練地掌握理財投資的技巧,規避投資中的風險。

找到財富之路,你才能站在財富巔峰

你會怎樣規劃自己的財富之路呢?也許你會想到在公司裏找一個好職位;或者自己經營一家店鋪;開一個公司,獨立創業;再者就是直接做職業經理人。但是,我們不妨想一想,那些有資金,但沒有時間自己經營公司的人在幹什麼呢?做投資。他們雖然沒有時間自己去經營公司,但是,可以找一個好的項目,請一大批人才幫他們經營,而他們隻需要投入資金就可以了。所以,他們才是站在財富巔峰,最會賺錢的人。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投資家巴菲特就是這樣的一位優秀的投資家。2001年《福布斯》雜誌富豪排行榜上,他以三百二十三億美元的資產位居第二,僅次於比爾·蓋茨。我們不妨看看他是如何發家的。

1930年八月三十日,巴菲特出生於美國內華達州的奧馬哈市。他出生時,正值美國最嚴重的金融危機爆發,他的父親在那個時候失業,貧窮的家境使巴菲特從小就立誌改變自己的生活境遇。

五歲時,巴菲特就在自家門前向路人兜售從祖父的雜貨店裏批發出來的口香糖和檸檬汁。六歲時,在與家人去郊外度假時,他用二十五美分買了六聽可樂,然後在湖邊以五美分一聽的價格賣給遊人。九歲時,他就知道通過收集瓶蓋來了解哪一種品牌的軟飲料生意最紅火。稍大後,他帶領小夥伴們到球場撿用過的高爾夫球,然後轉手倒賣,生意頗為紅火。上中學時,除利用課餘做報童外,他還與夥伴合夥將彈子球遊戲機出租給理發店老板們掙取外快。

1940年,十歲的巴菲特隨父親去了紐約。在這個世界級的金融中心,他被華爾街股票交易所的景象迷住了。一年後,這個少年便第一次做股票投資,他以每股三十八美元的價格買進了一種公用事業股票,不久,這隻股票的價格就上升到四十美元,巴菲特將股票拋出。首次投資雖然賺得不多,卻給他帶來了無比的喜悅。

1947年,巴菲特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攻讀財務和商業管理。在沒有確定自己的投資體係之前,他和絕大部分投資者一樣做技術分析、聽內幕消息。但是巴菲特從來就不是個盲從的人,他覺得教授們的空頭理論不過癮,兩年後便不辭而別,輾轉考入哥倫比亞大學金融係,成了著名投資專家、證券分析學之父本傑明·格雷厄姆的學生。格雷厄姆是個不同尋常的人。他告訴巴菲特,投資者的注意力不要老是放在行情顯示屏幕上,而應放到發行股票的公司那裏。投資者應該了解的是公司的贏利、資產負債和未來前景,隻有這樣,才能發現或計算出一隻股票的“真正價值”或“內在價值”。他告誡巴菲特對華爾街要當心,不要聽信傳聞。

1956年,以“A+”成績畢業的巴菲特找工作時卻多次碰壁。心灰意冷的他回到家鄉,決心自己一試身手。當時,他身無分文,但是他堅信,老師教的那些原則是他成功的鑰匙。在一次聚會裏,他宣布自己要在三十歲之前成為百萬富翁,“如果實現不了這個目標,就從奧馬哈最高的建築物上跳下去。”1956年巴菲特建立了一個合夥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正式開始了他的職業投資生涯。那時,巴菲特並不跑出去,聽最新的消息,他隻是呆在奧馬哈的家中,埋頭在資料堆裏。他每天隻做一項工作,就是尋找低於其內在價值的廉價小股票,然後將其買進,等待價格攀升。用這種方法他很快就得到了豐厚的利潤。他的巴菲特公司第一年就集資五十萬美元。合作者們分享3/4的利潤,巴菲特自己保留餘下的四分之一。第二年,巴菲特已經管理著五間小規模的公司,總資產有五十萬美元,但投資收益率高達百分之十。1958年回報率更高達41%,到1959年末,由巴菲特管理的資產已經比原來合夥人的投資翻了一倍。1962年到1966年的五年中,他公司的業績高出了道·瓊斯工業指數二十到四十七個百分點,巴菲特合夥體投資回報較高的消息不脛而走,許多人找上門來,要求巴菲特管理他們的資產投資。到1966年,巴菲特管理的合夥資產已經超過了四千四百萬美元。而巴菲特本人也在當年的《奧馬哈先驅報》上獲得“成功的投資業經營人”的名頭。他實現了他的“百萬富翁”狂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