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存錢不如存點藝術品,多點品位少點銅臭味(3)(3 / 3)

此外,對於藝術品的投資,我們常常會聽見“低進高出”這一說,於是,不少人都喜歡在市場價格持續走高時,緊緊捂住自己手裏的收藏品,等待價格的至高點出現,殊不知,這樣的幾率非常小,往往高點跟地點就在一瞬之間,懂得及時出手的投資者,才能夠獲得更好的收藏利潤!

6、耐心與勤奮,撿出千倍收益的“漏”

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曹文中,手裏的積蓄不是很多,因此,他想到通過理財投資,來增加自己的財富,經過調查,他發現古玩的潛力非常大,而且,那時候藝術品投資的門檻還不是很高,不需要大量的資金做後盾,這些都符合自己的投資理念,於是,他決定將投資鎖定在古玩投資上。

從那以後,逛古玩城就變成了曹文中的必修課,他覺得地攤很難“撿漏”,所以開始時他隻是以看為主,並不急於下手購買,經過多次的觀察以後,他終於被那些精美的藏品深深吸引住了,便決定開始自己的藝術品投資之路。曹文中的第一次收藏交了學費,他購買了一件清康熙的碗與兩個碟子,當時,賣家開價500元,他砍到240元成交,本以為可以小賺一筆,結果碗碟隻值30元。

第一次的失敗,並沒有澆滅曹文中對藝術品投資的熱情,相反,通過第一次失敗的經驗,讓他深刻認識到自己的眼力不夠,需要多學習才能獲得進步。因此,在以後的藝術品投資過程中,曹文中都是在不斷的摸索、調查、請教專家,隨著歲月的漸漸流失,他終於練就了“慧眼識金”的能力。曹文中憑借著耐心與勤奮,終於迎來了最成功的一筆投資——一件宣德年間的官窯碗。

當時,曹文中去外地出差到,閑來無事便又去了當地的古玩城,並在一家不起眼的古玩店裏,偶然看見了一件精美的小碗,不曾想,這個小碗竟是宣德年間的官窯瓷器。當時,賣家開價4000元,曹文中覺得這種碗市麵上很稀少,前十幾位買家看過都斷定是仿品,通過仔細觀察,他發現這是蘇麻離青花鈷料製成的,並結合了器型、底書、畫藝畫法為一體,他斷定這是一件真品。

此時,曹文中按捺住自己的狂喜,不動聲色地堅持跟賣家討價還價,終於,雙方在3800元的價位上達成了共識。幾年以後,另一件宣德年間的官窯瓷器,在北京拍賣會上以600萬元成交了,隨著這場拍賣會的結束,曹文中手中那隻同年的官窯小碗,市價已經漲到了300萬元,他的收益可謂高達千倍!

這件事發生以後,曹文中便認準了耐心與勤奮這兩個詞!

在案例中我們不難看出,曹文中投資藝術品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因為隻有投資精品才能賺到錢,對於藝術品投資來說,我們購買的再多,也抵不過一件具有藝術價值的藏品潛力大。因此,收藏物品精美與否是投資的一項重要標準,雖然曆朝曆代都有著代表性的物品,但越精美藝術價值才會越高,當遇到這類藏品時,不妨以重金買下,因為在收藏界,精品是最具價值的。

收藏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學科,不僅考察著投資者的眼力,還考驗了投資者的耐心與心理素質,其實,曹文中收藏瓷器的成功,還給了所有投資者們一個啟示,目前正是瓷器大熱的時候,許多瓷器的升值潛力都十分巨大,但這往往需要投資者以耐心與勤奮去“撿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