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刺客
在中國的曆史上,刺客是一個有傳奇故事的名稱。在春秋時期,中原處於戰國時代,當時的刺客就更富有傳奇色彩。比如燕國,因為軍隊數量少,質量也不是很好,所以當麵臨強國入侵的時候,刺客的作用就更加重要。往往兩國交兵的時候,敵軍因為主帥被刺,於是不得不鳴金收兵。
曹操在和袁紹進行關鍵性的決戰之前,碰到的一個非常客觀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他雖然不乏勇猛的將領,但是兵不多,確實是個客觀的麻煩。
而孫策趁著袁術失德,崛起於江東,轉眼就擁有了六郡之地,兵強馬壯,成為了曹操的心腹之患。一直到後來,曹操拿下了北方,甚至攻取了荊州,依然無法撼動孫策遺留下來的精銳水軍。所以大家可以想象,如果孫策還在的時候,帶領這隻精銳水軍北上,曹操未必就能頂的住孫策的進攻。
所以曹操最後要麵對的兩個大敵之中,孫策才是他真正的心腹之患。
劉備雖然野心勃勃,但是他的問題就在於他是皇室宗親。雖然說他的聲望也來自於此,但是作為皇室宗親,敢用他的人,其實大多也隻是皇室宗親。地方軍閥一般都對他相當的忌憚。所以劉備到處顛沛流離,就是找不到紮根的地方。
而孫策,不僅本人極富戰鬥經驗,而且名聲因為孫堅而廣為傳播,投靠的人才不少,外有周瑜,內有張昭。再加上有一隻訓練的極好的水軍,因此而成為地道的地方實力派,讓人無法小覷。
說起來東吳水軍,也是有一些來曆的。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在胡亥掌權的時候,秦軍的核心逐漸的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主力去了北方,防守匈奴;一部分主力去了南方,鎮壓六國後人。在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的時候,北方大軍因為秦朝廷的內部鬥爭,沒有南下。而中國南部的秦軍主力,因為被農民起義軍隔斷,無法北上。等到秦朝滅亡的消息傳來,北方的秦軍想要等待新主,就繼續駐留防守。而南方的秦軍得知秦朝滅亡的消息以後,就轉移到了江東之地,成家立業,生兒育女。但是這批秦軍勇武過人,其驍勇之風連綿傳承,所以他們的後代,一批江東子弟在成為了孫策的水軍成員以後,戰鬥力非常強悍。曹操數十萬大軍,居然不是孫權水軍不到五萬人的對手!
所以,除掉孫策,在當時是唯一可行的計策。孫策死後,孫權尚幼,對很多事情難分先後,這樣曹操就有了時機,和袁紹決戰。
不僅是曹操想行刺孫策,孫策在擴張中殺掉的不少敵人的門客,也都想要除掉孫策。
孫策在江南擴張的時候,也是用了不少計謀,殺害了很多袁術的追隨者以後才成功的。雖然說袁術在後期成了很多人的眾矢之的,但是一些鐵了心要追隨他的人還是有的。加上一些有野心想要占據政治地位的人也存在,孫策就免不了要殺掉不少可能會壞他的大事的人,也因此就難免殺掉了很多人,但是他們的手下卻有逃亡的。孫策因此也就有了較大的被暗算的可能性。
偏偏孫策又喜歡單獨騎行狩獵。巧的是,孫策在征服江南之地的過程中,又找到了幾匹好馬。於是他隻要一高興,把馬鞭一打,胯下的良馬一轉眼就把他的部下給撇下來很遠。
這裏還要說一下中國的戰馬和西方的戰馬有不同。中國的戰馬比較羸弱一些,而西方的戰馬大多負重衝鋒的能力較大。雖然蒙古馬耐力好,被認為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戰馬,但是中國人當時的戰馬並不是蒙古馬。所以我之前說的呂布能訓練好自己的騎兵衝鋒突擊,也確實是有自己的一套訓練和裝備辦法的。一般的中原騎兵用的戰馬,大多還是比較羸弱,隻能負擔騎兵裝備鐵甲攻擊。如果戰馬自己也使用馬甲,就承受不起來了。西方戰馬則大多比較健壯,以至於西方的騎士可以全身板甲,甚至戰馬也可以披掛皮甲攻擊。所以中西方交戰的時候,西方騎士往往全副武裝,身披厚甲,馬匹也能攜帶武器和自己的皮甲發動遠距離衝鋒,甚至結隊突破敵陣,弓箭根本無法抵擋。但是中國的戰馬因為體格問題,就做不到這點。所以孫策那樣的戰馬,稍微有點超越別的戰馬的體力上限,甩開孫策部下的戰馬就並非難事。
所以有一天孫策興致勃勃的又把馬騎的遠了,就碰到了三個不對勁的人。
孫策也不是傻瓜,他每次殺掉政敵以後,都會全力搜捕政敵手下殘留的人。所以這些門客一般都會在城外流動,尋找機會,並且躲避追捕。這三個門客就是知道孫策在附近一帶狩獵,於是裝扮成兵士,前來尋找機會。結果居然就碰到了目標人物。其實這也是有一定的概率的。孫策為了急速擴張,鬧出來的敵人其實相當多。孫權掌權以後不久就碰到了新的敵人在軍事上威脅自己,所以沒有急於北上和曹操爭雄。敵人多了,孫策又喜歡到處亂闖,難免就碰上那些一心想找機會刺殺他的刺客了。
孫策碰到這三個刺客的時候,就有心試探,詢問了幾句。刺客們想胡弄過他,不料中了孫策的計謀。孫策說我見過韓當的所有士兵,根本就沒見過你們。但是實際上孫策根本就記不下來這些士兵的樣子。但是孫策這麼虛虛實實的一嚇唬,就讓這三個刺客露出了破綻。刺客急不可耐的想先下手。但是孫策看出來以後,後發先到,一箭射死了一個。另外兩人急忙動手,雖然被孫策和部下殺了,但是也成功的把毒箭命中了孫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