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鴿子
關羽的離開,實際上引發了曹操集團內部的一片爭吵。
曹操的態度比較曖昧,源自於兩點。第一,他覺得關羽以後還有用處。袁紹前鋒來攻的時候曹操也不是沒有出兵,但是擋不住,最後還是要依靠關羽。關羽活著,說不定還有用到的時候。第二,關羽走的時候也沒傷害他的什麼利益,而且還替他除掉了兩個不好對付的袁紹前鋒大將。說殺就殺,大家看到曹丞相翻臉比翻書還快,心裏恐怕以後會對他有個疙瘩。
官渡之戰中,袁紹軍隊騎兵占據優勢。古語有雲,半渡而擊,是取勝之道。袁紹大軍渡河,曹操不可能不知道,所以一開始,曹操就在白馬和延津縣城駐紮了軍隊,而且在前鋒抵達之前還加強了一些。但是袁紹大批騎兵殺來,前鋒大將驍勇難敵,數千守軍和敵人數量相差不多卻根本不是對手。最後關羽一人前去單挑,不帶一兵一卒,馬躍誅文醜,下馬斬顏良,威震敵膽,所以袁紹大軍的前鋒被挫了銳氣,隻能防守,坐等袁紹大軍渡河前來支援。而這樣的支援,戰略性質是不同的。如果袁紹軍隊的進展順利,那麼袁紹大軍的支援就是一種後援的性質,就是可以加強前鋒的攻擊力度。而前鋒被挫,坐等主力,那就意味著曹操和袁紹要僵持下去。
這樣的情況,首先是袁紹不想要的。誰不想前鋒捷報頻傳,主力到時敵酋已然授首!
所以,關羽的出擊,倒是讓曹操鬆了一口氣。
曹操在戰略理論上,從僵持中穩定局麵,到集中主力進行反擊,是需要時間的。關羽,給他爭取了這麼一點時間。
所以關羽突然出走,曹操說翻臉就翻臉,不僅是一個麵子問題,也是一個心理問題。功臣沒來由的就殺了,隻是一個莫須有的罪名,也就是未來有可能成為敵人的理由,這個理由拿出來,可能會讓不少人對曹操寒心。所以曹操左思右想,對關羽的事情就有點曖昧。
但是有一個人坐不住,他就是漢獻帝。
漢獻帝的事情,和曹操對他的政治態度有一些關係。
首先,曹操和他在官渡之戰前,已經有一些不合。但是在表麵上,曹操還是要尊崇他為皇帝。但是背地裏,曹操已經在各個地方的行政係統尤其是軍隊的主要崗位,都安排了自己人。所以實力上,漢獻帝清楚,自己不是曹操的對手。但是,有一點還是可以利用的——曹操畢竟是漢朝的丞相。
所以漢獻帝想到了一個一石二鳥的辦法,那就是飛鴿傳書,告知各地長官,務必攔截關羽。
這裏又要說一個事情,那就是劉備和漢獻帝的關係。
劉備出走,其實有一部分原因來自漢獻帝。漢獻帝和曹操不合,於是想找一些人幫忙。袁紹孫策等雖然都在表麵上是漢朝的臣子,都說打過來是要清君側,殺奸臣。但是打過來以後到底怎樣,還很難說。所以漢獻帝需要一些可靠的有實力的人,去外頭召集軍隊,成為自己未來的軍事力量。劉備有軍事經驗,有號召力,有猛將跟隨,所以漢獻帝看了一遍自己周圍的人,居然能用到的人才資源,就隻有劉備這一個。
所以漢獻帝偷偷找了一個時間,和劉備談心。談心以後沒多久,劉備就遠走他鄉了,而且走的時候很倉促,以至於關羽都來不及去通知了,也可以說根本沒辦法通知到他。
但是,大家可能看到這裏就糊塗了,關羽是劉備的二弟,漢獻帝既然要利用劉備,卻為什麼要殺了關羽呢?
漢獻帝是有多重考慮的。
第一,曹操現在是事實上的二當家,把所謂的一當家漢獻帝給架空了。這有點像水滸裏麵的情節。大家都看出來了。所以突然一當家說要殺關羽,很多人都可能認為這實際上是曹操的意思。這是嫁禍於人,讓曹操和劉備以後鬥個你死我活。後來果然是如此,劉備和曹操一直鬥到死,都沒有真正的和解過,雙方沒有放下過兵器。
第二,漢獻帝想要測試一下到底還有哪些人把自己當漢臣。接到天子的旨意以後,內心是姓曹的,肯定不當一回事;內心還是姓漢的,肯定會想著怎麼執行命令。所以從這個事情的進展來看到底下可以用到的人有哪些,是漢獻帝小聰明的地方。曆史上漢獻帝能被董卓送上帝位,也不是偶然的。董卓有一點看人的眼光,所以漢獻帝上台,當然還是有一些智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