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高安等人已護送使臣來到潼國,接待他們的官吏將他們安排在招待他國使臣的驛館裏。
第二天在潼國的早朝上,惠國使臣被宣進殿,對著高坐在龍椅上的皇帝行朝拜之禮“惠國使臣李道臣參見潼國皇上,祝願皇上江山永固,萬壽無疆。”
“平身吧,你國皇上派你們來我潼國是有何事啊···咳咳咳···”
這潼國皇帝看起來年紀老邁,說話都甚是費力,但仍然有著一股皇家的帝王之勢。
“回皇上,我惠國現在因貴國而遭受戰亂之禍,吾皇命我等不分日夜趕來貴國,希望貴國能伸出援助之手,派兵助我擊退來犯之敵。”李道臣誠懇的對著皇帝說道。
此時,朝中的一位大臣對著李道臣悠悠的說道“你惠國遭遇戰事,怎說是因我潼國而起,想讓我國出兵救你,卻也不用這般言辭吧。”
李道臣繼而轉身對著這個大臣說道“這位大人你有所不知,此次安國與察國調派百萬大軍,繞過貴國,從草原方向向我國發兵,目的在於攻下我惠國之後,成兩麵之勢在來攻打貴國,我惠國已奮戰多日,還往皇上能抓緊時間派兵助我。”說著李道臣又麵向皇帝恭敬的說道。
皇上聽到後,卻是對著朝中的大臣們問道“眾位愛卿覺得此事應當如何啊,我們是派兵還是不派兵啊。”
聽到皇帝這麼問,朝中的大臣們都紛紛議論了起來,有支持派兵的,也有持懷疑態度的,還有勸皇帝不予插手此事的。
當大臣們都議論紛紛的時候,起先說話的大臣對著李道臣說到“聽大人所說,此次是安國與察國同時發兵攻打你們惠國,而且兵力不下百萬,按你潼國的國力兵力,這時候怕是已淪陷過半了吧,如再等我們發兵前去,惠國隻恐是已改了國號了吧,到時我們豈不是徒勞發兵嗎。”
“大人是有所不知,雖然安國與察國來勢凶猛,但也休想踏入我惠國半步,我惠國有蘇老元帥鎮守,既是他有百萬之軍,也難攻破我惠國一寸之地,更何況蘇元帥之孫更是驍勇過人,一日之間擊殺兩國四十餘萬兵馬,隻叫兩國大軍丟盔棄甲落荒而逃。”李道臣說這話的時候顯得甚是自豪。
當他說完後,潼國朝堂上頓時嘈亂聲四起,就聽有人說道“胡吹大氣誰不會,一日殺敵四十萬,你們惠國的兵馬難道是天兵天將不成,既然你們惠國有如此善戰之兵,還為何要不遠萬裏來我國求助。”
“是啊,是啊,說的有道理···”
“差點就信以為真了···”
“什麼一日殺敵四十萬,我看惠國此時已經不複存在了吧。”
······
聽到眾人的議論聲,李道臣還想和他們爭辯幾句的時候,就隻見潼國皇帝對著下麵擺了擺手,然後整個朝堂瞬間就安靜了下來。
“咳咳···不論你所說是否屬實,此事我也會酌情考慮一下的,畢竟我潼國也年年享你惠國供奉。”
說著他又對著身邊服侍的宦官說道“傳皇子們上殿。”
當潼國的十幾位皇子都被宣進殿,對著皇帝朝拜之後,皇帝對著他們說道“皇兒們,今日惠國派來使臣向我潼國求助,他們國家正被安國與察國攻打,你們說我是派兵還是不派兵。”
這些皇子們聽到皇帝這麼問,都稍作思考後,給出的答案與之前大臣們的大致相同,都是各持己見,有的說應當派兵,有的說要隔岸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