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物理教學的目的和任務
中學物理教學的目的和任務,不是任何人可以主觀任意地確定的.就實質而言,首先是由社會存在或者說社會經濟、政治的發展要求(主要是社會生產力水平和生產關係狀況)決定的.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不同的時代,對教育就提出不同的要求.就我國而言,它是根據黨的教育方針、中學教育的性質和任務、物理學科的特點及其在學校整個教學計劃中的地位和作用、學生的年齡特征等因素來確定的.
中學物理教學目的,反映了黨和國家對中學物理教學的要求,它是中學物理全部教學工作的指南.無論是對教學大綱的理解,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原則的掌握,教學方法的選擇,還是教學過程中教學環節的運用等,都必須以教學目的為準則.同時,它也是檢查和評價物理教學質量高低的依據.
因此,全麵、正確、深刻地理解中學物理教學的目的和任務,並經常以它為指導來進行和檢查自己的日常教學工作,不僅為提高當前物理教學質量所必需,也是深化物理教學改革所要求的.
這裏從中學教育的目的和任務開始,由培養全麵發展的人和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出發,討論中學物理教學在知識、能力、思想品德等方麵的任務,也從理論上作初步的闡釋.
中學教育的性質和任務
教育的基本職能是培養人.人的發展離不開社會,而社會的進步又要通過人的發展來實現.在人與社會的關係中,就人作為有生命的實體來說,他要求社會滿足他生活和自身發展的需要,包括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社會應當為人的發展創造各種條件;就人作為社會成員來說,又要求每個人要為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要為社會、為人類服務.因此,我們為了培養新的一代人,既要創設條件使其具有為了適應現代生活、工作所需的科學文化知識,不斷追求新知、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又要使其具有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和社會主義事業,為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而艱苦奮鬥的獻身精神.一句話,社會主義教育應以培養全麵發展的人為目的.
中學教育包括初級中學教育和高級中學教育.初級中學教育是普通教育中的義務教育階段,是每個適齡少年必須接受的培養基本素質的教育;高級中學教育是經過初級中學分流後進一步打好基礎的普通教育,在全麵提高素質的同時,發展學生的健康個性和特長.總之,中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其任務是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並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各級各類人才奠定基礎.其中關鍵是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質為目的,以培養全麵發展的人為根本任務.這兩個方麵是相互聯係、相互依存的.隻有全民族的素質提高了,才有可能使整個社會麵貌、社會風氣煥然一新,才有可能使我國老一輩革命家開創的社會主義事業向著共產主義的方向衍演繁榮地發展,為每個人的全麵發展鋪平道路.反過來說,隻有每個人積極投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業,又具有全麵發展的才能並能充分施展,全民族的素質才能逐步提高;沒有個人的全麵發展和一係列切實提高的措施,全民族素質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話.這正說明了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的重要性:要為全民族素質的提高創造社會條件,否則個人的努力就缺乏保證,教師水平、教學過程與教材的質量也難以一代一代地穩步提高.總之,個人的全麵發展和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是互為因果互為條件的兩個方麵.這裏的“全”,既是指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各方麵得到主動的、生動活潑的發展,又是指教育的對象要麵對全體學生,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全麵發展.隻有這樣,才能導致全民族素質的提高.一句話,學生個體的全麵發展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基礎,而提高全民族素質又是學生全麵發展的條件和歸宿.隻有著眼於提高全民族素質這一根本目的,才有可能製定出一整套培養全麵發展的人的有力措施.
素質,是有機體具有的生理特點,主要是感覺器官和神經係統方麵的特點,是能力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在學習和社會實踐中逐漸發育和成熟起來的.某些素質上的缺陷,可以通過學習和實踐獲得不同程度的彌補.
人的素質是曆史的產物,又給曆史以巨大影響.全民族的素質不單單是全體公民素質的簡單總和,它是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民族昨天的曆史和今天的麵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各方麵的綜合反映,對每個人的成長和發展起著重大的影響.提高全民族素質,分為提高整個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和勞動技能素質四個方麵:
1.思想道德素質
思想道德素質主要體現在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思想,樹立道德觀念,分辨是非、善惡和美醜,養成實事求是,言行一致,愛人民、愛科學,勇於獻身,奮力開拓的行為和習慣,其核心是有民族自尊心,有社會責任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能自覺地樹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努力奮鬥的誌向.
2.科學文化素質
科學文化素質不僅體現在了解和掌握知識的多少和水平上,而且體現在科學的求實精神、運用和探索知識的能力,以及現代社會物質與精神生活所必需的一般文化知識與修養上.例如,在觀察事物、現象或實驗事實時,能夠找出其特征,了解它出現的條件,在一些典型情境中,能分析、概括出共性的東西,從而了解知識的內容,認識其本質,甚至對新的情境能進行分析、整理,作出判斷和推理等等.
3.身體心理素質
身體心理素質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麵:
(1)身體形態發育水平.主要指發育是否正常,體型是否勻稱,姿勢是否正確.主要指標有身高、體重、肺活量、胸圍,以及它們之間的比例.
(2)生理機能水平.主要指新陳代謝的功能,各種器官係統的工作效能是否正常.其中主要指標是:視力是否正常、抗病能力的強弱.
(3)身體素質水平.主要指動作的速度、耐力、靈活程度等.
(4)心理發育水平.主要指身體感知能力、意誌、個性,以及對外界刺激的適應能力.
4.勞動技能素質
勞動技能素質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麵:
(1)勞動觀點.社會主義公民對待勞動、勞動果實和勞動人民應有的正確態度.其核心內容是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果實和尊重勞動人民.
(2)勞動習慣.社會主義公民應以勞動為榮,養成為他人服務及自我服務的勞動習慣.
(3)勞動知識.勞動知識主要指工業、農業和服務性行業方麵的一般勞動知識和技能,如木工、金工、電工、種植、飼養、栽培、裁剪、縫紉等.
(4)勞動專長.由於各個地區條件的不同和每個人的興趣和愛好的差異,某些人可以在勞動工種的某一方麵有所專長.
最後,應當指出:在我們的教育實踐中,並不是所有的學校都做到了把培養全麵發展的人放在首位.例如,片麵追求升學率問題,重視智育,忽略德育、體育、美育和適當的勞動教育等偏向.而且,在智育中,也往往隻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開發等等.這些影響學生全麵發展的現象,由來已久,其主客觀原因也比較複雜.但無論如何,我們要努力改變這種和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大相徑庭的狀況,否則很難談得上提高全民族的素質.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全麵理解和認真貫徹培養全麵發展的人,提高全民族素質,為二十一世紀培育出一代代優秀人才,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包括中學物理教師在內的光榮任務.
中學物理教學的目的和任務
中學物理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一樣,都應體現中學教育的總目標,並為總目標的實現作出應有的貢獻.
根據中學教育(基礎教育)的目的、物理學科的特點,結合考慮中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關於物理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將在第二章、第三章分述),中學物理教學的目的和任務,可概括為:掌握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培養高尚品德.正如《全日製中學物理教學大綱》(1990年修訂本)中所規定的:
“中學物理教學必須使學生比較係統地掌握學習現代科學技術和從事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物理基礎知識以及這些知識的實際應用;要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要重視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要鼓勵獨立思考和創造精神;要結合物理教學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關於知識、能力、興趣、品格這四個方麵的任務,實際上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它們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掌握基礎知識是向學生進行教育的前提,也是完成後三個任務的出發點.培養能力是目標,隻有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預期的發展,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激發興趣和求知欲,通過教育形成高尚的品格.對中學生學習物理來說,培養興趣使之轉為強烈的求知欲望,更是中學物理教育成敗的關鍵和主要標誌.而興趣的培養和優良品格的形成,作為非智力因素不僅能促成前兩個任務的順利完成,而且也是實現人的全麵發展和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所不可缺少的內容.下麵作一簡要分述.
一、掌握基礎知識
中學物理教學應該幫助學生掌握物理學中學生能接受的最常用、最基礎的知識,為進一步學習(包括升學和就業兩方麵的需要)和參與現代生活打下基礎.
確定中學物理的基礎知識,不能以高一級學校的教材為依據;也不能把那些就業需要的職業技術性的課題都放進來.作為一種基礎教育,在知識選擇上必須堅持少而精的原則,選擇那些最普遍、最基本、最有代表性和學生可以接受的知識,例如科技與現代生活所需要的預備知識,形象生動的感性內容,能理解的理性知識,按照學生的現有基礎、智力發展水平和潛力加以組織,確定中學物理教學的結構體係,包括教學內容的深廣度與具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