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創作教學索(1 / 1)

音樂創作教學索

一、實驗背景

中學音樂課堂內、外開展音樂創作教學,是在當今世界教育的“創作性教學”潮流中,在我國深化音樂教育改革的情況下誕生的一種新的教學形式。

音樂創作教學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指作曲教學;二是指各種進行發展性、創造性活動內容的教學。

二、實驗內容與方法

一般音樂創作教學的內容和方法主要有:

(一)即興性的音樂創作教學

所謂即興性的音樂創作,就是指學生對眼前景物、事物有所感觸,運用知識,臨時發生興致而創作。它包括:

1、即興性的節奏創作,就是即興拍出或敲出一段節奏。這種教學活動的方法很多,可以讓學生隨音樂即興編配節奏;也可以采用“問答”的方式,如一人先拍(或敲節奏樂器)幾拍的節奏作為提問,另一個即興創作相應拍數的各種節奏作為回答。

2、即興性的“體態律動”創作,就是讓學生有效地利用聽覺和身體的動作,把所感受到的音樂的情緒、速度、力度等,即興地、無拘無束地用各種幅度、力度的動作表現出來。常見的方法是讓學生根據老師即興演奏琴聲的變化來作出身體的相應反應;也可以是教師預先把不同節拍、不同速度的音樂選編錄製好,再讓學生隨著錄好的音樂進行即興體態律動創作。

3、即興性的旋律創作,就是讓學生即興創作一段曲調。常見的方法是,可以讓學生用某件樂器即興演奏;學生也可以在活動中即興唱述某故事情節;或讓學生即興寫幾小節旋律等等。

(二)指令性的音樂創作

所謂指令性的音樂創作,就是讓學生根據教師指定的某些音樂要素(如音符或節奏等),運用所掌握的知識來進行發展性的音樂創作。它包括:

1、根據指定的節奏創作節奏譜並進行練習。常見的方法如下:

①運用供選用的節奏,就是教師出示幾種節奏讓學生自由組合進行創作。

例一:教師出示的節奏:

學生的組合創作如:

……

②運用供發展的節奏,就是教師出示幾小節的節奏譜,讓學生來繼續完成後麵幾小節節奏譜的創作。

例二:教師出示如下:

這條節奏練習的後麵四小節由學生自己創作

2、根據指定的節奏譜、音符來創作曲調。常見的方法是教師出示一條節奏譜和幾個音符,讓學生根據節奏譜自由選用這些音符來創作曲調。

3、根據指定的某一旋律動機,將其進行變奏,或將其發展成樂句、樂段的創作。

(1)進行變奏創作

(2)進行發展為樂句的創作

4、根據指定的歌曲或樂曲,進行編配多聲部織體的創作。常見的方法如下:

①將單聲部歌曲編配成多聲部的合唱。

②為單聲部歌曲或樂曲編配多聲部的伴奏。

5、根據指定的題目作歌、作曲。常見的方法如下:

①讓學生按指定的歌詞創作歌曲。

②讓學生按指定的旋律編配歌詞。

③學生按指定的標題(或某種意境)來作曲。

6、根據指定的圖片、兒歌(或民謠)來進行音樂小品(或短劇)的創作表演。

(三)自發性的音樂創作

所謂自發性的音樂創作,就是讓學生獨立運用知識,自己選題進行音樂作品的創作。它包括:

1、學生自由選題創作歌曲、樂曲。

2、學生三五一組自由組合起來,集體共同創作音樂小品。

3、學生自由組合為歌曲或樂曲編排文藝節目。

三、實驗效果

總之,中學音樂課堂內、外開展音樂創作教學,能進一步啟迪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主動地參與音樂創作實踐活動;能給予每個學生更多的機會盡其所能,有創造性地運用音樂素材;能使學生在創造性的音樂活動中更好地感受音樂、表現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