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歌唱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表現力(1 / 1)

在歌唱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表現力

一、實驗背景

在歌唱教學中,要想通過歌曲的藝術形象來感染和教育學生,首先,老師要對歌曲進行細致的分析和處理,啟發學生的想象力,把學生引進歌曲的意境中去。隻有這樣,才能通過歌曲這種藝術手段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激發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把感性知識提高到理性認識上,並能使學生初步掌握和分析音樂形象中所運用的各種表現手段。

二、實驗內容

(一)讓學生了解旋律進行與音樂表現的一般規律,學會分析旋律的走向,注意歌曲的力度變化

例如:當旋律上行時,聲音要自然地漸強;旋律下行時,聲音要自然地漸弱;在歌曲高漲處,要達到較強的音量。這樣才能更好地表現出旋律的起伏。

如:《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的副歌部分:

在唱“小船兒”這三個字時,屬旋律上行,聲音要自然地漸強;唱“輕輕”兩個字時,由於旋律下行,聲音要自然地漸弱;“漂蕩在”這三個字旋律又是上行,又要漸強;“水中”二字旋律下行,再自然地漸弱,這樣就能把小船在水中輕輕起伏蕩漾的藝術形象表現出來了。經常讓學生進行這樣的訓練,遇到類似旋律即使不標出力度記號,學生也會自然地表現出歌曲的情感。力度在音樂表現中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一般歡樂、熱烈、亢奮、雄壯的情緒,要以較強的聲音來表現;而抒情、怡靜、憂傷、溫柔的氣氛,則多用較弱的聲音來烘托。

(二)讓學生了解速度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速度是音樂表現的一個重要手段。不同情緒的歌曲,要用不同的速度來表現,而速度的變化,又能引起音樂形象和情感的變化。同一音樂主題用不同速度來演唱,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音樂形象。

(三)要讓學生掌握各種拍子的基本情緒,了解節奏對音樂形象的作用

24拍:往往表現進行曲的、舞蹈的、活潑和歡快等情緒。

34拍:往往表現舞蹈節奏的、動蕩的或抒情、歡快的情緒。

14拍:往往表現雄壯、莊嚴、雄偉的氣氛,也有表現抒情、優美、寧靜、憂傷的情緒。

38拍與68拍:速度要比34拍稍快,往往都表現歡快的、舞蹈的節奏。

然而各種拍子在不同的歌曲中基本情緒是不固定的。因此還要根據不同的音樂形象進行不同的藝術處理。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各種拍子的基本情緒,更重要的還要讓學生了解節奏對音樂形象的作用。節奏是塑造音樂形象和表達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音樂的節奏是用各種不同時值的音符表現的。因此,教師要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節奏型。

(四)讓學生懂得各種音樂記號的運用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作曲家在創作中,每一個音樂符號的運用都是有其意圖的,是為了表現音樂形象,而不是隨便運用的。

(五)讓學生了解調性的特征與色彩,了解調式、調性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不同調式、調性有不同的色彩和特征。在我國的民族調式中,一般宮調式和徵調式的色彩比較明亮,羽調式和角調式色彩比較暗淡,商調式則介乎兩者之間,有時也表現明朗、高亢的情緒;大調式色彩明朗,小調式色彩比較暗淡、柔和。有些歌(樂)曲由於調性的變化,對音樂形象的變化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六)引導學生用音樂語言去表達音樂的情感

音樂語言也像文字語言一樣,有樂彙、樂句、樂段,就像做文章一樣。音樂語言也有語氣、語調、呼吸。因此,在唱歌的過程中,要注意樂句與樂句之間的聯結,注意歌曲的呼吸,如果不注意這一點就會破壞歌曲的整體感和藝術感。

三、實驗效果

音樂表現的各種手段,在音樂作品中是互相配合、共同起作用的。教師要根據音樂的主題,抓住主要的表現手段進行分析,逐漸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力。整個唱歌教學過程就是通過歌曲藝術形象的感染,讓學生較好地再現歌曲的情緒、意境,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美的啟迪的過程,進而達到音樂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