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良好的學風是音樂教學的重要保證
良好的學風,對提高音樂教學質量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
一、有了良好的學風,學生的自我要求會自覺而嚴格。同學之間會互相促進,對某些影響學習的消極因素也會有一定的抵製能力。
二、學風的好壞,與學生個人的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意誌、學習方法等問題密切相關。這不僅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質量,就是對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來說也影響頗大。
三、學風的好壞,與學生集體進取心之強弱、凝聚力之大小、組織紀律之優劣有很大關係。培養良好的學風,也意味著培養學生的全麵素質。
當前,中學生中的不良學風有哪些表現呢?
一、不求甚解、淺嚐輒止
他們喜歡唱歌,但不求唱好,更不求能獨立自學;他們喜歡聽音樂,但不求深刻理解,更不求深入地進行審美評價;他們喜歡演奏樂器,但不求較高的水平,能入門就行……認真地說,他們對音樂文化的要求不高。
二、害怕困難、缺乏毅力
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有些學生“難”字不離口,稍有困難便放下不學。他們還有種種“理由”作盾牌:“我們五音不全”,“我們沒有音樂細胞”,“我們不是學音樂的材料”……
三、驕傲自滿、夜郎自大
有些學生不明白學海無涯的道理,往往因一技之長而固步自封、傲視他人。這不僅影響個人進步,對集體也起著消極渙散的作用。
凡此種種,直接影響音樂教學的質量,也影響國民素質的全麵提高。那麼,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風呢?
一、教育學生要有正確的學習目的
所謂正確的學習目的是指: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學習的社會意義,把學習與共產主義事業、與實現祖國四個現代化的遠大理想聯係起來。並且,由此而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相反,那種違反社會主義利益或僅僅為個人的狹隘利益而學習的,都是不正確的。
教育學生有正確的學習目的,需要引導他們明確地認識下述問題:
1、好的音樂可以移風易俗,可以激勵人們奮發向上,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推動力量,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革命接班人的手段,也是個人怡身養性、陶冶情操、使個性更趨完善的好方法。
2、音樂才能絕不是一種孤立的、高度專業化的能力。它與其他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有機聯係。音樂教育應當與廣博的文化基礎相溝通。這是一個全麵發展的人才所必須具備的素質。事實上,許多有偉大成就的人,同時在音樂才能上有著很高的造詣。例如: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擅長演奏小提琴。愛因斯坦那著名的《相對論》也是在音樂的誘發下而得到靈感的。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則說:“假如我們的生命能夠從頭開始,第一件事就要學習音樂。我們相信音樂能夠使我們獲得較多益處。”
3、學習活動主要是依賴人的大腦。人的大腦分左、右兩個半球。它們既有細致的分工,又密切地相互配合。左腦進行聚合性思維活動,是智力活動的基礎。右腦進行發散性思維活動,是創造力活動的基礎。從培養人才的角度說,我們不僅需要智能型的人才,也需要創造型的人才。而培養創造型的人才,就要加強訓練右腦的工作。學習音樂是開發右腦得天獨厚的手段之一。
二、啟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