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為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億萬富翁,你就得去投資,因為世界上還沒有聽說過有人光靠存錢就能成為千萬富翁、億萬富翁的。而要投資,我們就要向這一行中的頂尖人物學習。當今世界上,投資的頂尖人物是誰?就是沃倫·巴菲特。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巴菲特在其投資生涯中也有自身的弱點。如果我們在學習、模仿巴菲特的投資過程中能夠了解並避免其投資弱點,我們就有可能超越巴菲特,在投資這一行當中做出非凡的成績。
有人把投資看得很艱難、很複雜,事實上,真正成功的投投資,其方法都是非常簡單的。如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就非常簡單,其核心理念就是在市場上尋找那些價格低於價值的股票,然後買入它,等待其價值的回歸。當然,巴菲特的投藝資資方法並不一定適合普通老百姓,因為我國證券市場許多東西真假難辨,普通老百姓因能力、精力所限,很難判斷出真術假。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投資,因為有些東西我們沒有必要都了解得非常清楚,我們可以通過借助外腦、通過借助專家的智慧幫助我們進行投資,譬如買證券投資基金等。投資並不是一門高深的學問。雖然投資需要一定的技術和技巧,但有些東西並不需要我們親力親為,我們可以借助專家的智慧來幫助我們達到目的。有些東西,在我們深入地研究之後會發現,其中的判斷和操作是非常簡單的。而本書就是要告訴你,如何掌握投資的規律,從而以最簡單實用的操作來獲得理想的盈利。所以,進行證券投資,你並不需要掌握高深的投資理論、技術和技巧,你隻要學會簡單地判斷牛市、熊市,並根據不同的市場趨勢采取不同的投資策略就行了。投資並不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如果你能通過本書的學習將投資化繁為簡,掌握簡單實用的投資藝術,那麼,你也能成為投資高手,成為市場中的佼佼者,從而遠離虧損、遠離煩惱,成為一個快樂的投資者。
一、超越巴菲特不是夢
談起投資,就不能不提到一個人---沃倫·巴菲特。因為沃倫·巴菲特在長期的投資生涯中以其驚人的投資業績而被世人譽為“股神”。世界著名的財富排行榜雜誌《福布斯》公布的2007年度全球富豪榜顯示,近十年來,沃倫·巴菲特一直穩坐前三甲。2007年,巴菲特曾以620億美元的財富位藝資居全球首富。麵對巴菲特擁有的巨額財富,我們有可能超越他嗎?有。
為什麼?我們可以從投資市場最賺錢的三類人來分析他們的長短,從而找到戰勝巴菲特的方法。
投資市場有哪三類人最賺錢?根據國內外投資市場的不完全統計,投資真正能夠賺大錢的有以下三類人:
第一類人是做宏觀的,也就是根據國家宏觀政策來研判大勢的。在《十年一個億》一書中,有一位神人叫做X先生,他用了十年的時間,將自己的資產從1400元做到了3億元。他在2002年初判斷股市會低迷,於是就果斷地退出了股市,從而避免了股市的暴跌。而在2005年底他認為股市要回升,便又全倉買入。他隻買指數基金,賺的是宏觀的經濟增長。其投資理念的核心就是牛市大賺、熊市保本。
第二類人是做中觀的,所謂中觀,就是投資行業。眾所周知,大多數行業都是有生命周期的,所以做中觀就是要準確地把握行業的生命周期,在行業複蘇的開始進入,而在行業衰退的初期退出。但這種操作難度非常大,因為一個人要想把握好一個行業的生命周期特征一般都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何況現在經濟發展、行業細分,行業又何止上千?
如此看來,一個人要想很好地把握各行業的生命周期將是一個相當困難的問題。但一個人做不到的事情,我們卻可以依靠團隊的力量來做到,基金公司和投資管理谘詢公司就可以做到這一點。因為這些公司有各種行業的分析師,每個分析師隻研究一個行業,最多研究兩個行業,雖然他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握所有的行業,但他們能夠相對準確地把握住一投兩個行業的周期性特點,這樣綜合每個分析師的研究成果,基金公司和投資管理谘詢公司就能夠相對準確地把握住各行業的周期性特點了。做中觀的投資理念就是通過行業投資,藝資取得與大盤走勢相當的漲幅甚至超越大盤的漲幅。
第三類人是做微觀的,微觀就是選擇企業,分享企業的術成長。相對於前兩種人,做微觀的人就更多一些,如美國的沃倫·巴菲特、彼得·林奇等。這些人主要選擇一些穩健或者高成長的企業長期持有,如巴菲特持有可口可樂公司和吉列公司的股票幾十年,從來就沒有賣出過。而這些股票在幾十年的時間裏給他帶來的收益也已經可以用百倍甚至千倍來計算了。在中國最著名的神話是萬科最大的個人股東劉元生先生,他自萬科發行股票當日就買入股票,並在隨後加了幾次倉並一直持有。在16年的時間裏,他的萬科股票的資產已經從當初投資的400萬元增長到2007年底的30億元,增值7000多倍。當然這裏麵有中國曆史遺留的股權分置的問題,但更多的是劉先生的眼力。如果他在同樣的時間買入的不是萬科而是金田的話,那麼今天可能就是另外一個境況了。所以,企業選擇的好壞也非常關鍵。
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最賺錢的是做宏觀的,他們在牛市中入市,在熊市中退出,做的是穩賺不虧的買賣。而巴菲特雖然有獨特的選股才能,但他做的是微觀,采取的是買入股票後長期持有的策略。雖然這些股票都有高成長性,但由於巴菲特的持股經曆過牛、熊市的轉換,在熊市中由於係統性風險的釋放,再好的股票也會有下跌的可能,也就是說在熊市中,巴菲特也有可能會虧錢,如2008年全球股災,巴菲投特先生的投資就虧損了10%以上。所以,巴菲特先生的投資是比不過做宏觀的投資者的。
藝資所以如果你隻做宏觀,堅持熊市保本、牛市大賺的策略,術那麼你就有可能超越巴菲特。而本書介紹的就是如何做宏觀的投資方法,而且簡單有效。如果你掌握了其中的方法,並能夠堅定不移地照著這些方法去做,那麼你就有可能超越巴菲特,成為百萬富翁、千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
當然,做宏觀也需要掌握一定的中觀和微觀的基本麵,這樣你才能把握大的趨勢,作出正確的選擇。不過,有些東西你不需要親力親為,你完全可以借助專家的智慧來達到你的投資目的,譬如通過基金投資,讓專家來幫助你把握好中觀和微觀,你隻要自己把握好宏觀就行了。
如果你把握了宏觀、中觀和微觀的基本麵,根據宏觀經濟形勢和企業基本麵情況的變化來操作,那麼,在長期的投資過程中,你就會使自己首先立於不敗之地,而超越巴菲特也就有了實現的可能了。
二、熊市保本,牛市大賺
要超越巴菲特,你在投資中就需要做宏觀,而做宏觀最基本的一點就是熊市保本、牛市大賺。如果你能夠在投資實踐中嚴格地做到這一點,你就有可能成為百萬富翁、千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
進入投資市場中的人,許多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很少有人做得到這一點。為什麼?就是因為許多人入市後迷失了自我,心存幻想或急躁冒進。
什麼是熊市保本?熊市保本就是在市場出現下跌趨勢時,能夠及時果斷地退出市場,坐看股市下跌,或將資金投資到投那些能夠保住本金並有一定收益的投資品種上,如儲蓄、債券、銀行固定收益型理財產品、信托產品或純債券型基金上。
這樣保住了本金,保存了資金實力,才能為以後的牛市大賺藝資打下良好的基礎。
許多人為什麼不能在熊市中保本呢?就是因為大盤的漲術跌是無法預料的,這樣,許多人在高位被套牢後,他們就抱著“守住不拋,隻輸時間不輸錢”的心態,硬挺著與市場對抗,結果卻越套越深,終致巨額虧損而元氣大傷。其實,大盤漲跌雖然不可預測,但大的趨勢還是可以預測的。如大盤大漲後從最高點下跌10%以上,且20日均線也掉頭向下時,此時就要及時果斷地做好清倉的準備了,因為此時熊市很可能已經來臨了。如果20日均線又下穿60日均線,就一定要堅決果斷地清倉了,因為這已是非常明顯的熊市信號了。在我國證券市場十多年的發展曆史中,這樣的熊市信號極為準確,而且這樣做即使有錯,投資者也還是會有再次入市的機會的。
當然,在熊市下跌的過程中,大盤也不是一路下跌下去的,而是其中會有不少的反彈。這樣,就會給持股者以幻想。
當然,這種幻想是會害死人的。因為抱有幻想,投資者就舍不得割肉拋股票,結果就會越套越深。而有的投資者,雖然在高點時逃了出來,但看到反彈又忍不住殺了進去,結果也是傷痕累累。據有關機構統計,在熊市中,50%以上的投資者是在搶反彈的過程中被消滅的。換言之,就是搶反彈比熊市持股不動殺傷力更大。因為搶反彈者入市時都製定了止盈止損位,而事實上,在熊市中止損的機會比止盈的機會要大投得多。而投資者一旦止損,就很容易搞壞心態,就會有急切扳本的心理,結果就會越做越錯,終致錯誤的結果最後無法藝資收拾。
術所以正確的操作策略是在熊市中空倉,並且能夠抵禦得住熊市中的誘惑,不參與熊市中的任何反彈行情。熊市中寧可錯過行情,但絕不能做錯行情。
什麼是牛市大賺?這句話很好理解,就是在牛市中要多賺錢,即做足行情。而事實上,許多投資者在牛市中卻並沒有賺到大錢,為什麼?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做足行情。在牛市行情中,許多投資者看到自己的股票漲幅不大而別的股票漲得多、漲得快時,就生怕錯過了行情,從而匆匆換股。結果換入的股票是已經漲過了的,漲幅不會很大了,換出的股票卻又開始大漲了。於是心生後悔,換回原來的股票或換入別的股票。這樣換來換去,盈利是一段一段的,總體漲幅卻還不如大盤的漲幅(當然有些股市高手能在牛市中賺到大盤漲幅的幾倍,但這種情況很難出現在一般投資者身上,所以這種賺大錢的現象不在我們的討論之列)。而在熊市行情中他們又抱著“隻輸時間不輸錢”的心態持股不動。這樣,漲幅是一段一段的,跌幅卻是大盤的整體跌幅,總體而言當然就會虧損了。
所以一波牛市來臨,最好的方法就是持股不動,做足行情。要抱著“隻賺自己該賺的錢”、“隻賺自己能賺的錢”的心態來持股不動,而對於那些漲得快的股票,要抱著“那不是我能賺的錢”的心態而有所取舍。這樣調整好投資心態,你才能真正賺足牛市行情。
當然,證券市場並不都是唯大盤馬首是瞻的,在熊市中也會有牛股,在牛市中也會有熊股。如果投資者在牛市中不投幸騎上熊股,那麼不僅會錯失行情,而且會不賺反虧、得不償失。投資者該如何回避這樣的情況呢?這就是我們下麵要討論的“借助基金入市,享受平均收益”。
三、借助基金入市,享受平均收益
在投資市場中,做宏觀有許多方法,但最簡單、最容易被老百姓掌握和操作的還是買賣投資基金,因為基金是專家理財。如果你隻買基金而不做股票,那就表明你請了個外腦,借助了專家的智慧來幫助自己投資了。那麼什麼是基金呢?
基金是集合廣大投資者的資金,利用專家的智力優勢來進行集合理財,從而達到專業製勝的目的。基金按份額可否增加或贖回,分為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本書中我們所談的基金,主要是指開放式基金。因為封閉式基金由於存在交易折價率的問題,所以在很多時候它們的走勢並不與大盤同步。
開放式基金按投資品種的不同,可分為指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配置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基金。
基金由於集合了廣大投資者的資金並且利用專家的智力優勢來操盤,所以相對於散戶投資者來說,基金所具有的專業優勢、資金優勢和信息優勢是散戶投資者無法相比的。也正因為如此,基金的投資業績一般也要好於散戶投資者。
當然,基金也有劣勢,如股票型基金由於是機構投資,資金量龐大,所以在熊市行情中,基金因受投資契約的限製投以及投資者不斷贖回等因素的影響,其業績可能不夠理想,甚至有時可能比散戶投資者的業績水平還要差。針對這種情藝資況,我們可以在熊市來臨時,事先贖回手中所持有的股票型術基金,這樣就能避免熊市中基金業績下跌給我們帶來的投資損失。
一般情況下,純股票型基金(指數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在牛市行情中,其淨值增長曲線與大盤的漲跌幅大致相當,有的甚至要略好於大盤漲幅。但在熊市行情中,盡管純股票型基金減掉了部分倉位,但由於受基金契約的限製,其股票倉位還是挺重的,這樣其淨值必然也會隨著大盤的下跌而下跌,隻不過其跌幅小於大盤的跌幅而已。
純債券型基金雖然在牛市行情中業績比不過純股票型基金,但在熊市行情中卻能有效地回避大盤風險,為我們贏得相當穩定的投資收益。況且,在我國證券市場中,純債券型基金還可以部分打幾乎沒有任何風險的新股,實現部分無風險收益。所以一般情況下,純債券型基金業績要好於儲蓄,也要好於投資者個人單純地投資於債券。
所以,如果我們不貪心,隻求獲得市場平均收益的話,那麼我們就可以借助基金介入市場,從而獲得持續穩定的投資收益。具體做法如下:
當我們判斷一波牛市行情來臨時,可以買入純股票型基金,從而賺到牛市行情中的平均收益,即牛市大賺,賺到市場的平均利潤。當我們判斷牛市結束、熊市來臨時,可以將手中的純股票型基金轉換成純債券型基金,從而有效地回避掉市場風險並獲得較好的投資收益,即熊市保本,獲得穩定的投資收益。如果長期堅持這樣的操作,就會在投資過程中實現穩賺不虧。這樣,用不了多少年,你就有可能成為百萬投富翁、千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
由於我們的投資是追求收益的最大化並能有效地回避市場風險,所以混合型(配置型)基金和貨幣基金一般不在我藝資們的考慮之列。當然,一些優秀的基金公司的混合型(配置型)基金,如華夏紅利、興業趨勢、添富優勢等,其業績要術好於許多純股票型基金,這樣的好基金也可以納入我們的投資視野。但牛市行情中,要跑贏大勢,最好還是選擇最優秀的基金公司的純股票型基金,這樣跑贏大勢的可能性要高一點,盈利也會更豐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