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看下麵一個例子:有甲乙兩個窮人,每個月給甲100元,他會拿這100元去買50雙拖鞋,然後拿到地攤上每雙賣3元,一共會得到150元。每個月給乙100元,他卻全部用來買大米和油鹽。
同樣是100元,甲通過經營增值了,乙卻變成了生活費用全部消耗掉了。可以預見,日後甲可能成為富翁,乙卻還是一貧如洗。
可不可以換種方式,每個月給乙200元,讓乙用100元維持生活,用100元去做拖鞋生意呢?這樣,一個月下來乙就有了150元。下個月還給他200元,他就可以用250元來買賣拖鞋,又可以賺125元。到第三個月,這個窮人手裏已經有了375元,除去100元生活費,還有275元資本金,這樣不用再給他任何生活費他都能夠脫貧了。
這樣的操作在理論上是行得通的,但問題是,在實際生活中,窮人未必會按照你給他安排的方式去做。你給他100元,他會去買米;給他200元,他會去買酒買肉;給他500元,他會去買套體麵的衣服;哪怕你給他100萬元,他也想立刻把錢變成房子、車子,風風光光地好讓別人知道他不是投窮人了。因為窮人窮慣了,有了錢就隻想著改善生活。這樣隻出不進,給他再多的錢,也會被他花光的。
窮人缺錢,這一點沒有錯。但窮人更缺的是投資意識。
窮人總想著改變生活、改變世界,但窮人如果隻有想法沒有方法,他的想法就永遠隻是空想。窮人最應該做的就是改變自己,要認清自己的現狀,找到改變命運的途徑,這樣,窮人才能從根本上擺脫貧窮的命運。
思路決定出路。如果你的收入不全是用於消費,而是節省出一部分金錢來用於投資,而且你能夠保持投資的理性、能夠實現資產的穩步增值的話,那麼十年、二十年後,你也能躋身富人的行列,享受體麵的生活。否則,你就隻有永遠受窮。二、富人與窮人的差異自古以來,致富就是人們普遍追求的理想,但有的人走了很多冤枉路也不得要領,有的人卻能夠輕易地致富,為什麼?就是因為富人與窮人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富人與窮人的差異,並不在於錢多錢少,而在於兩者之間的思維差異。因為這些思維差異,很多窮人一直富不起來。
而富人之所以成為富人,就在於他們靈活地運用好了這些差異。所以了解富人與窮人的這些差異,學好它並認真地落實到行動上,你也可以由窮變富,成為一名富人。
那麼,富人與窮人有哪些差異呢?
1.冒險精神。譬如說投資,窮人一般會選擇把錢存在銀行,享受無風險的儲蓄收益,再膽大一點的,也不過是把錢投入到有保本計劃的投資品種上。他們覺得自己的錢是血汗投錢,怕投資不慎會虧掉本金。富人則不同,他們往往愛冒一點風險,他們一般會去購買具有一定風險的股票型基金,這樣投資回報會更多一點。他們明白,低風險便是低回報,要藝資保本,就不可能有太高的投資回報。
窮人往往喜歡到政府或大企業裏工作,這樣工作環境穩術定,殊不知這樣便喪失了積極進取的銳氣。富人則不同,他們往往不介意到小公司去進行鍛煉、積累才幹。而一旦機會成熟,他們就要自己開公司、當老板。即使失敗了他們也不害怕,他們還有從頭再來的勇氣。
2.膽量。要判斷一個人能不能成為富人,從他們的膽子大小上就可瞧出一點眉目。富人從小就膽子大,很多新鮮事物他都會去嚐試,別人不敢幹的事情,他敢幹。膽子大,自然就機會多,成功的可能性也就大。窮人則不同,他們隻會跟著大眾的思維走,不會獨自冒出頭,不敢去嚐試任何新事物。他們怕失敗,怕被人家笑話,他們要等到大部分人都認同他們的見解後才會放手去幹,所以,他們的成就也就隻能是一般。以股市投資為例,富人往往在底部就已經把全部資金殺進去了,結果股市漲起來後他們是大賺特賺。而窮人是看到了股市的賺錢效應,看到了牛市的火暴才跟著大夥買進股票,結果很可能是追在了高位而導致最後的虧損。這就是窮人典型的羊群性格表現:要等到周邊的朋友先行動、擁有了成功經驗後,他們才會跟隨。但隨大流的,有幾個能夠成為富人呢?
3.善借外力。富人工作也許很輕鬆,但卻善於借助外力來致富。他們成立公司,借別人的努力工作來為他們創造財投富。他們懂得利用他人的錢財來替自己賺錢,他們往往有債務,但這些債務正是他們生財的資本。他們會努力地讓錢生藝資錢,使錢產生出最大的收益。他們的錢在富人睡覺的時候都術在替他們創造財富。而窮人則不同,窮人工作也很努力,甚至可以說比富人更努力,但他的努力隻是一個人的努力,雖然他從早到晚不停地勞動,但收入卻很有限。窮人一般不善於借錢,他們信奉無債一身輕。而一旦有錢,他們也因怕擔186風險而讓錢趴在銀行裏“睡覺”。由於窮人的錢很“懶惰”,自然也就沒有什麼“產出”了。
富人的努力,其實是全體努力的總和,產生出來的效果當然要遠遠超過窮人個人的努力。其實,富人自己的努力往往還不如窮人,但他們善於經營,善於利用別人的錢和努力來為自己生錢。所以富人和窮人自然也就分出個高低來了。
4.目光遠大。富人喜歡留意大事情,對未來發生的變化,他們有遠見、有預備,適應能力較好,他們往往會利用別人暫時看不到的機會大撈一把。對於眼前的一點小利益,他們卻不大在乎。他們是大事精明、小事糊塗。窮人則相反,他們隻看到眼前利益,對小錢精明,對大錢則比較糊塗。窮人在每天的消費中,都會習慣性地花上半小時去砍砍價,省一點小錢---小錢精明。但他們銀行賬戶裏說不定就存著二三十萬元現金---隻是趴在銀行,收取微薄的利息。結果經濟一發展,通貨膨脹一來,窮人損失的是大錢,是貨幣的極度貶值。所以,從長遠看,窮人的處事方法是不夠聰明的。
弄清窮人和富人的這些差異,積極學習並實踐富人的成功經驗,你才有可能真正富起來。否則,你有再多的錢,也會被通貨膨脹等因素侵蝕掉,你也會由富變窮。反之,有了富人的思維,就算再窮,你也能白手起家,成為富人中的投一員。
三、正確認識金錢
說到錢,每個人都再熟悉不過了,因為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錢。想想看,如果人類生活取消了錢,不再用錢來作為交術易的媒介,那麼會是怎樣的一個後果呢?答案誰都明白。所以說錢是個好東西,有錢能使鬼推磨,沒錢你是寸步難行。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錢主宰著我們的一切,但我們卻是錢的支配者。如何看待錢和使用錢,將決定我們是成為金錢的主人還是成為金錢的奴隸。
受我國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人將錢看成是萬惡之源,看成是人格墮落的一種表現形式,其實這是一種迂腐之見。錢本身並沒有罪惡,隻要錢使用得當,富人的人格並不見得就比窮人低,那種以貧富來劃分人格的方法實際上是自欺欺人。相反,如果富人把錢用於推動社會進步,如許多富人捐助慈善事業、讚助醫療衛生事業的研究等,那麼他們的行為是不是比一般窮人更高尚呢?
追求錢的過程,其實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過程。試想一想,假如人們都不去追求錢了,都無所事事了,那麼,這個社會還會有大的進步嗎?正是因為社會上有一批人在努力地追求錢、追求財富,才推動了這個社會的不斷進步。因為要求財,他們就需要不斷地學習,不僅是學習賺錢的本領,而且是學習謀生的本領,學習如何讓人們生活得更美好、更舒適的本領。這樣有生產、有交換,有工業、農業、商業等等,社會才能夠不斷地進步。
投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果我們的求財行為是正當的,是符合社會規範的,那麼這種求財行為又有什麼可以指責的藝資呢?相反,那種對錢不在乎、生活無所求、整天無所事事的術人,才真正應該受到社會的譴責,因為他們消耗了社會財富,而又不能對社會有所貢獻。當然,求財是為了生活富裕、內心安寧,所以求財必須走正道。那種為了錢而不擇手段的行徑不僅有違社會道德,而且也破壞了自身內心的安詳與寧靜,這就與求財的根本目的相違背了。與其這樣求財,還不如不求為好。
有人說,錢多了不好,它會使子孫變壞。誠然,中國確實有“富不過三代”的名言,但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現象呢?
就是因為我們的教育恥於談錢,使子孫缺乏“錢”的教育,結果有錢人家的子女就失去了生活的追求,成為了漫無目標的紈絝子弟。自己沒有賺錢的本事,眼睛就盯著家裏那幾個子兒,到一定時候,為家產而兄弟反目、父子失和,成為了敗家子。其實不僅是富人家庭如此,窮人家也上演著同樣的悲劇,一些窮人有了兩個錢就隻知道享受,結果子孫同樣也是無能。隻不過富人變窮落差大,被別人說得多一點而已。
當然,如果我們從小對子孫進行“錢”的正當教育,“富不過三代”就會成為過眼雲煙。君不見,日本不僅有百年企業,甚至有千年企業,西方不少發達國家的知名企業不僅富過三代,而且還在繼續延續,為什麼?就是因為他們從小就注意對子孫進行“錢”的正當教育。
錢多好不好?好。至少它可以使你生活富足、衣食無憂。
它可以讓你的子孫獲得良好的受教育機會,獲得多得多的成長、成才、成功的機會。如果你沒有錢,這些機會來臨時,你就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它們從你身邊溜走。當然,也有一些投窮人家的孩子通過自身的刻苦躋身於成功人士的行列,但那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啊,而且這也是追求錢的結果啊。
所以不要鄙視錢,要正確地看待錢,正確地對待錢,這藝資樣才能擁有良好的心態,從而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邁下堅實的腳步。術四、錢多機會多有的人認為錢多錢少無所謂,隻要生活過得去就行。確實,錢太多了,錢就隻是個符號了。但錢多錢少真的無所謂嗎?不對。錢少了,你會發現,你將會失去很多機會。
譬如說現在有個做生意發財的機會,但你卻沒有本錢,那麼你就隻能看著這樣好的發財機會白白地喪失了。又如,現在證券市場打新股是一個穩賺不虧的賺錢機會,但需要的資金量較大,如果你沒有錢或是錢太少,那麼你就隻有眼睜睜地看著這樣的好機會白白地喪失了。
還有,你的小孩到了受教育的年齡,但由於你錢少,你就隻能將他送到一般的學校。如果你有錢,你就可以將孩子送到教學質量較好的學校,可以請名師來進行指導。這樣,孩子成才的可能性就要大得多。
俗話說得好,賺錢的不辛苦,辛苦的不賺錢。就是說錢越多,機會越好。錢越少,機會越不好。錢多,你可以當老板,讓別人替你打工賺錢。錢少,你就隻有打工,幫別人賺錢了。
有人說,這些東西我都不想,我隻想我和家人都能做一個平常人,平平安安地度過一生。是的,這個想法是不錯。
投但生活中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你的這個小願望看起來簡單,但要實現卻也要付出相當的努力。其中,錢是一個重要的因藝資素。因為生活中有一種“馬太效應”,它會使貧者愈貧、富術者愈富。如果你安於現狀、不思進取,那麼雖然暫時你會生活得很安逸,但隨著時間的推進,你會變得越來越貧窮,而越貧窮你就越難翻身,因為機會正一個個離你而去。這一點在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的今天會表現得尤為明顯。
錢少了,你就不得不用前半生的命來換錢,因為你要維持起碼的生計,還得為將來年老了作打算。而後半生錢多了,你的健康卻因為賺錢而受到了損害,這樣,你又不得不在後半生用錢來換命。這樣的人生,過起來難道不辛苦嗎?錢多了,你就不用在前半生用命來換錢,而在後半生用錢來換命。
你可以按照你的興趣、想法過好你的一生。機會麵前人人平等,但這個平等麵前卻有一道門檻。這道門檻是什麼?就是錢。你想讀好學校?可以。但沒有錢你就別想進來。你想出國深造?可以。但沒有錢一切都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