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獲得個人和家庭財務的獨立性,即上半輩子積累起來的財富足夠自己和家人退休後從容地享受生活;二是要跑贏CPI,即不能讓自己的財富由於通貨膨脹等原因而縮水。明白了上述目的後,我們對投資回報就要有一個較為理性的預期,然後以一種平常心來對待投資理財。
什麼是理性的預期?理性的預期就是追求市場的平均收益率,保持資產的穩步增長。世界股神、美國投資專家巴菲特年均收益為26%,可就是這個投資收益,卻讓巴菲特坐上投了世界首富的寶座。當然,散戶投資者不是股神,我們不要追求那樣高的收益率,我們隻需要追求年均10%左右的收益率就可以了。這樣,將追求的目標放低一點,不僅容易使你術圓滿地完成投資目標,而且可能還會使你常常有獲得高於目標收益的意外驚喜。
10%的收益率?許多人聽了會不以為然,因為在股市中一個漲停板就可以達到了。但是,長期沉浸在股市中的人又有幾個人能夠達到年均收益10%呢?其實,10%的年均收益已經不低了。舉個例子,假設一個人計劃在65歲退休,他為自己的退休生活規劃了1000萬元的養老金的話,那麼按照年均10%的收益率計算,他在40歲時隻要投資90萬元就可以了,或在30歲時投資35萬元就可以了。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呢?就是因為複利的力量在起作用。在這種計算方式下,個人隻要在上述時間點上投資相應數量的資金,然後用心打理,保證其穩定收益,那麼即使其他收入完全消耗殆盡,他的退休生活仍然可以過得非常安逸。
當然,理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我們樹立長遠的理財觀。因為在理財的道路上,波動是難免的,所以我們在製定理財規劃時,要注意隨著市場的變化不斷調整自己的理財方式。譬如在牛市時,我們可以將資金全部投資到股票型基金上,以分享股市上漲帶來的豐厚收益;熊市時,我們則要完全退出股市,將資金轉移到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上,以有效地回避市場風險。總之,在滿足有限生活需求的基礎上,我們要通過各種有效的理財手段和投資途徑,促使剩餘生活資料向生產資料轉化並不斷地保值增值。
投資理財是一種長期的、理性的、專業化的投資行為,所以我們要不斷地學習理財知識,要借助專家的智慧來幫助投我們理財,要認真地分析市場風險並有效地回避市場風險,要在回避市場風險的基礎上追求投資收益的最大化,尋求資產的長期穩步增值。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致富,也才能真正藝資達到我們自己設定的人生目標,成就我們美好的人生。
五、在不確定性中追求確定性
證券市場之所以讓人著迷,就在於它的不確定性。因為不確定,所以就有人試圖去預測它的漲跌,試圖去解開其漲跌的奧秘。於是,各種各樣的技術指標、分析軟件就被發明了出來。但是這些技術指標、分析軟件是否就有用呢?有一定的作用,但指導意義不大。因為這些指標和軟件都是用過去的現象來推斷未來,而未來是不可預測的,否則世界都像預測的那樣運行,這個世界還有什麼意義呢?
當然,用指標和軟件來預測未來走勢,也有預測準的。
這就像一個人拋硬幣去猜正反麵,如果長期猜正麵,那麼也會有50的準確率。所以指標和軟件是不可信的。
當然,證券市場也不是完全不可以預測。因為任何事物在發生、發展的過程中都會形成一種趨勢,這種趨勢是不會輕易改變的。2007年網上最牛的博客---帶頭大哥的博客在預測大盤時為什麼會準確率高達70以上?就是因為當時牛市趨勢已經形成,大盤總的趨勢是向上的。所以當時隻要不斷地說漲,準確率也會是十分高的。而帶頭大哥的博客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
由此可見,股市是不確定的,但趨勢是確定的。
投那麼如何抓住不確定性中的確定性機會呢?有人說在大盤上漲趨勢中,隨便抓住一隻股票就行了。因為大盤上漲,藝資絕大部分股票都會跟著上漲。然而,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正確,術因為牛市中也有熊股。而且即使牛市形成,也不是所有的股票都會100%地上漲。加上買入股票後受心理因素的影響,即使有的股票上漲,投資者也很難抓住其上漲階段。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買,什麼時候賣。所以,你隻要以大盤為參照物,尋找能夠與大盤漲幅相當的投資標的就可以了。
與大盤漲幅相當的投資標的是什麼?是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世界證券發展的曆史表明,優秀的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在牛市上漲行情中,它們的漲幅基本上與大盤的漲幅相當。所以,如果你缺乏選股能力,缺乏炒股技術和耐心,那麼選擇基金進行投資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投資方法。隻要大盤K線在年線之上,月線與季線交金叉,而年線是向上運行的,那麼你就可以買入基金後放心地持有。直到月線與季線交死叉、大盤K線跌到年線之下時,你才應該拋出股票等待下一次介入的機會。
所以看準股市趨勢,緊緊抓住趨勢這個確定性的東西,在牛市中以基金為介質堅定持有不動搖,我們就能最終分享牛市的豐厚盛宴。
六、處處留心皆是財
在我們生活當中,有許多俯首可拾的“值錢物”,如實寄封、報刊,錢幣、圖書等等,隻不過由於這些東西太常見了,所以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及至被人提起,才往往恍然大悟而又懊悔不已。因為等我們回過頭再去找時,卻怎麼也找不到這些東西了。投有人說,我不集郵、不集報、不集錢幣等等,收集這些東西有什麼用啊?是的,你不收藏這些東西,但有人會收藏啊。盛世興收藏,有些人出於研究的目的,或出於興趣愛好藝資等等,他就會收藏某一類物品,使之成為一個收藏品種。如20世紀六七十年代,毛主席像章幾乎是人手一個,但隨著時術代的變遷,許多人的毛主席像章都不知擱哪兒去了。及至現在看到有人收藏毛主席像章,看到毛主席像章開始值錢了,想再回去找自己的毛主席像章時,卻怎麼也找不到了。這就是粗心漏掉的財富。
其實,你收不收藏東西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別人在收藏,這樣,就會在收藏者中形成一個交換的市場,大家在這個市場中互通有無。而你也可以借此將平時留心收集的東西拿到這個市場上去跟他們換錢,從而開辟一個新的財源渠道。這樣既豐富了收藏者的收藏,又增加了你的收入,何樂而不為呢?
譬如說你喜歡看報紙,如果你看過報紙之後能夠留心一點的話,那麼有的報紙的創刊號,或在創刊百期、千期、萬期時出版的紀念特刊就值得你收集起來。因為這些報刊上有名人題詞,印刷得十分精美,質量上乘,是收藏者們青睞的收藏品種。你把它們收集起來,幾年以後拿到收藏品市場去換錢,是可以換回數倍於買報紙的錢的。十年前,《人民日報》的創刊號拿出來拍賣時,就賣了3580元人民幣。如果今天再把它拿出來拍賣,不知價值又會增加多少倍了。所以隻要你平時注意留心,你的身邊隨時都會有財富在等著你去拾的。
投當然,有的東西不是你拾起來就能變成錢的。因為當你開始收集這些東西的時候,這些東西還比較常見,你得將它藝資們放上較長一段時間後再拿到收藏品市場上去換錢,這樣,術你收集的東西才值錢。因為你收集的東西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們的存世量會越來越少,而物以稀為貴,時間越久,它們才顯得越珍貴。
此外,你還需要簡要地了解一下藏家對哪些東西感興趣。
譬如說報刊,並不是所有的報刊放久了都值錢,如果你收集的是一些平常而又沒有特色的報刊,那麼即使放上一百年,它們也不會增值。報刊收藏者喜歡收集的是那些創刊號、終刊號、紀念特刊、有重大曆史見證意義的報刊及有重大政治題材和領袖手跡的報刊等等。你隻有按照藏家的興趣來收集他們需要的報刊,這些報刊才會在日後升值,從而為你帶來超預期的回報。
我不讚成你成為一個收藏家,因為一個收藏家不僅需要具有非常深厚的專業知識,而且需要具備相當水平的鑒定功夫。如果你有誌於此,那又另當別論。如果你僅僅是為了求財,那麼你隻要懂得基本的收藏知識,按照收藏家們的興趣去收集這些東西就行了。而且這些東西最好不要到收藏品市場去買,因為你鑒定水平不夠,在收藏品市場去買這些東西極容易買到贗品。你隻需要平時多留心一點,多注意收集一點就行了。這樣你不需要花什麼成本就能收集上來很多東西,假以時日,它們將會為你帶來豐厚的回報。生活中處處留心皆是財,就看你有沒有這個心去留意了。
七、談談科學消費
消費是理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人們稱讚一個人在投經濟上取得成功時,並不僅僅是指他賺了多少錢,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對他所賺的錢進行了有效的管理。所以,無論你是否富有,科學消費都是你理財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資如何做到科學消費?
第一要消除麵子觀念,不要盲目攀比。一般人都好麵子,術尤其是窮人,麵子觀念更重。反而是富人,倒是不太注重麵子。由於注重麵子,所以許多人都會打腫臉充胖子,衣服要買名牌,住房要住高檔社區,看到別人有某件時髦東西而自己沒有時,也要千方百計買到手,甚至被人稱讚是個“善於理財”的人時,也會掏出錢來宴請一頓。結果花了許多不必要花的錢,影響了自己的理財計劃,甚至會因為麵子觀念而一輩子受窮。富人則不同,因為他們已經很有錢了,所以他們不需要炫富,他們隻買那些他們需要的東西,對不需要的東西,他們堅決不買,對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東西,他們則會根據性價比來購買,他們比較注重物品的實用價值。正因為如此,富人才能省下錢,使其更富。而窮人因為麵子觀念而奢侈消費,節省不下什麼錢,所以才會一輩子受窮。
第二要會買東西。有人說,買東西誰不會,隻要有錢,就能把東西買回來。不錯,有錢確實能買回需要的東西,但這個東西是不是值這個價?還有沒有更便宜的呢?這些問題是在消費過程中值得認真思索的。所以,為了在購物過程中省錢,你首先需要有耐心,要廣泛收集你所要購買物品的相關信息,如通過報紙、網絡等等。雖然信息收集花了你一些時間,但卻可以節省不少錢,長期堅持,節省的金錢也就十分可觀了。其次是要貨比三家,因為同樣的物品,不同的商投場價格有可能差別很大,同一類別的物品,不同的品牌、不同的款式價格也會有所差異。所以,如果你時間充足,不妨藝資多走幾家商場。當然,如果你時間寶貴,那又另當別論。再術次要注意性能價格比。譬如一套時裝,如果你花3000元,卻隻能穿三個月,那麼這就意味著這套時裝每個月花費了你1000元。如果你用同樣的價格買上一套經久耐穿而又不過時的服裝,假如最少可以穿15個月,那麼每月的花費也就隻要220200元。你是買哪套服裝好呢?相信讀者自己就可以作出一個比較好的選擇了。也許有人說,穿時裝夠麵子,能夠得到別人的讚揚。是的,但讚揚也隻是別人在第一眼看見時,穿久了,誰還會讚揚你呢?而且僅僅為了一句讚揚的話而多花那麼多錢,是否又值得呢?我認為,購物還是以實用為主較好。所以通過性價比的對比,可以使你做到少花錢多辦事。此外,在購物時還要注重物品的質量,還要學會與商家砍價等等。
第三要避免衝動消費、盲目消費。不要看到廣告宣傳就有購買的衝動,不要看到打折就有購買的衝動。買東西要以自己是否需要為購物的第一前提。甚至對於一些臨時需要的東西,可以用租而不是用買的方式來解決,這樣就可以節省下不少的費用。如果盲目消費、衝動消費甚至瘋狂購物,那麼很快就會陷入財務危機並有可能因此而不能自拔。
第四是不要參加賭博等不良行為。養成科學的消費習慣,本著“當用不省、當省不用”的原則進行科學消費,長此以往,你就會發現,你手中的財富正在不斷增長。如果再加上正確的投資,你成為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億萬富翁就不再是一個夢想,你的人生將會因此而出現戲劇性的變化,你最終將會過上“人上人”的生活,幸福無限。投八、理財要抑製住消費衝動抑製住消費衝動,並不是說就不要消費,而是要做到科藝資學地消費。因為理財的目的是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如果理財賺來的錢不是用於消費,理財又有什麼意義呢?錢是為人術服務的,所以我們不能做金錢的奴隸,而是要讓錢發揮出效益,要讓錢更好地服務於我們的生活,使我們生活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