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學生課堂思維障礙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課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創造潛能。”而農村中學學生思維能力差,想象力匱乏。具體表現在(1)、學生學習與思考處於被動地位,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編製課堂提問,學生被動作答;甚至於教師提問學生也不願意作答;(2)、學生思維深度不夠,隻能看到事物的表麵,而不能思考事物的本質;(3)、學生隻喜歡找書上現成答案,不願思考;對已形成的思維,難以用較準確的語言進行表述;(4)、想象力蛻化,不敢也不能進行大膽而合理的想象;(5)、學生創新意識淡薄,創新潛力難以開啟,很少對課本進行再創造,不願也不能進行創造性閱讀。這些現象均表明,學生的課堂思維存在著很大的障礙。隻有探明障礙形成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消除學生的思維障礙從而達到新課程標準中所製定的教學目標。為此,白果鄉語文教研組在縣教研室、學校科研室的指導下,提出了?農村中學生課堂思維障礙成因探索?這一縣級科研課題,2003年春季對該校對283名2005級新生和212名2004級學生進行抽樣問卷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於後:
一、樣本及樣本容量:
為了增加調查的信度,我們把樣本的容量定為200名,占調查對象的40.4%,在200名接受問卷調查的同學中,我們根據學生人數的多少,每班調查25—30人,按該班學號確定調查樣本,因此,樣本的信度較大,基本能反應學生的真實情況。
二、問卷的製訂和問卷的內容:
在問卷的製訂方麵,我們采用了嚴謹科學的態度,通過集體討論,從學生學習心理、學習意識及學習習慣、學習環境、教師因素四個方麵設置問卷,全麵考查學生思維障礙形成原因,對學生思維影響的程度,具體設置如下:
在學生心理方麵我們設置了四個問題,第一問“你覺得教師和課本有可能出錯誤嗎?”其目的是考查學生的畏懼權威的心理;第二問“當你的答案與教師和同學不同時,你是否會堅持自己的,並力求說服他們?”其目的是考查學生的自信心:第三問則是考查學生堅持不懈的精神,第四問是為了調查學生是否有逆反心理。
在學生思維習慣方麵我們設置了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當天空出現漂亮的樓房時你的反應怎麼樣?”其目的是考查學生的好奇心和是否具有探索意識;第二問是調查學生的探索意識;第三問則注重學生多向思維的調查。
在環境因素方麵,我們則著重調查了父母對學生思維的影響,同學朋友的思考方式與習慣,資料的選擇與使用等因素對學生思維障礙形成的影響。
我們把教師的課堂教學作為影響學生思維的一個最重要的方麵來調查,在這一方麵,我們設置了五個問題:第一問“課堂中你害怕回答提問的原因是什麼?”其目的是調查是否因教師的譏諷、批評造成學生的畏懼心理;第二問調查教師現行課堂中的講課方式,第三問則是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講課方式,這兩問的目的是了解課堂結構對學生思維障礙形成的影響;最後一問則是調查學生學習方式對學生思維的影響。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認為農村中學生課堂思維障礙形成原因主要有:
長期以來受家長和教師的壓製,學生與家長教師地位的不平等家長教師的絕對權威,造成學生害怕答錯,膽怯、不能放開思維,是學生思維障礙形成的首要原因;
家長教師片麵追求成績,忽視學生思維的發展,沒有教給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培養學生思維意識和思維方法是造成學生思維障礙的直接原因;
課堂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教學結構落後,課堂中不能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思維情境,滿堂灌的授課,沒有留給學生以足夠的思考空間和時間,學生不能探索性學習是學生思維障礙形成的根本原因;
長期以來由於條件的限製,學生知識麵過窄,資料匱乏,學生視野不開闊,是農村中學生思維障礙的特殊原因。
通過農村中學生課堂思維障礙成因的調查,使我們基本摸清了學生思維障礙形成原因,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可行依據,我們將進一步配合新課程標準,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實驗,來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排除學生思維障礙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