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
殷商末年,帝辛(紂王)枉縱無道,以嚴刑苛政立世,上書言事者或身死或誅連,百姓恨不能生啖其肉。西伯侯姬氏在太宰薑尚的輔佐下率先起兵,從者雲集。牧野之戰,商軍臨陣倒戈,流血漂杵,帝辛逃入露台**而亡。殷商由此覆滅。
武王姬發建立周朝都鎬京,廣封天下功臣、子嗣、現代貴族,將天下劃分為71國,周天子居於至高無上的絕對的支配地位。薑尚因功績甚高受封齊地,成為齊侯。西周末年,周幽王為博美人一笑,烽火戲諸侯。且背離長幼秩序,廢長子宜臼另立褒姒之子伯服為太子,從而導致宜臼聯合犬戎發動叛亂,殺死了周幽王及其子伯服,將褒姒擄值犬戎。近而天災頻頻,各諸侯國之間為人口、糧食、土地之間的戰爭越來越頻繁。十三年,伐鄭,鄭射傷桓王,桓王去歸。此一役,王師大敗,天子被射,周天子的威權蕩然無存,諸侯從此更加不把他放在眼裏,隻視為一個虛位的象征罷了。
齊桓公以管仲為相,齊國大治。後打出“尊王攘夷”舉行葵丘會盟,可憐的周王室也派人參加,承認了齊國大國的地位。中原進入罕有的和平時期。桓公甍,各國間戰火重燃,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先後爭霸中原,而每次稱霸的前提都是無休止的殺戮與掠奪。
春秋末年,齊國大幅田和發動叛亂,率軍驅趕齊國國君至海上,田和一麵誅殺薑氏一麵派遣使者朝覲周天子,勢力衰微的周天子被迫發詔封田和為齊候。而正在此時,晉國家臣趙氏、魏氏、韓氏聯合滅掉了晉國最大的智氏,將原本偌大的晉國一分為三,三家紛紛上表朝覲,周天子再一次被迫冊封承認三家地位。天下旋即轉入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諸侯國因實力不同而陸續被兼並。齊威王虛心納諫,以鄒忌為相國,用田忌為司馬,孫臏為軍師,教兵習戰,以謀征伐。桂陵戰役、馬陵戰役。兩次打敗了強大的魏國,開始稱雄於諸侯。開拓疆土:東至大海,西至海丘,皮甲百萬。諸侯聞之,莫敢致兵於齊二十餘年。齊閔王時期,舉兵戈伐燕,三月,燕國幾近覆滅。齊閔王十三年,秦昭襄王和齊閔王相約共同稱帝,秦昭襄王為西帝,齊閔王為東帝。秦、齊稱帝,意在兼並其他諸侯國。燕昭王築黃金台求賢,郭隗、蘇代、樂毅紛至。蘇代使反間計破壞齊國與其他諸侯國間的盟約,而又遊說趙、魏、韓、秦,五國合縱攻齊。樂毅善軍紀,導天時,識名將。抓住時機,一舉攻下七十餘城,齊閔王倉惶逃奔衛國。衛君避舍稱臣,然閔王傲慢無理,結果遭到衛國人的驅逐。後又前往鄒、魯等地,鄒人和魯人也拒絕接納。最後隻好奔莒。楚頃襄王派淖齒救齊,淖齒被齊閔王任命為相。可淖齒無心救齊,卻有心與燕國瓜分齊國。最終齊閔王被淖齒所殺。
數月後,燕昭王甍。齊國大夫田單困即墨,以反間計散於誤國,燕惠王早恨樂毅,使騎劫換將,樂毅畏懼逃至他國。後田單以火牛陣破之,盟軍潰,順勢收複失地。齊國另立閔王之子田法章為君,是為襄王,太史之女張氏為王後。齊王懦弱,王後明斷,割地求和結交韓魏,互定盟約,齊國漸蘇。齊國雖複,然實力已大不如威王、宣王時期,為避免燕國等諸侯國再來侵犯,齊國不得已以子為質。襄王崩,其子建即位,國政全部掌握在其母張氏手中。張氏甍,齊王建一心以重建霸業為己任,然力所不及,奸臣不察。聽信秦王兩分天下論調,不明宰相後勝的昏聵,堅守國門,不救五國,終於身死國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