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與時俱進,更新教育理念
“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麵,肩負著特殊的使命,必須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特別是由教師單向灌輸知識,以考試分數作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標準,以及過於劃一呆板的教育教學製度。”
2001年6月17日,教育部發布了經國務院同意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綱要》從課程改革的目標、課程結構、課程標準、課程評價、課程改革的組織與實施等九個方麵,規劃了21世紀最初9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藍圖。這是國家在基礎教育方麵,第一次全麵地就課程改革做出的宏觀決策。《綱要》揭開了全國範圍內的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序幕。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目標不僅是要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而且將改變教師的專業生活。然而,要真正實現這一轉變,決不是一次輕鬆的旅行,而將是一次艱苦的蛻變,每一個基礎教育工作者都將在這一場蛻變中經曆新生的痛楚和喜悅。因為它不僅將意味著許多固有觀念、傳統模式、習慣思維的全麵瓦解,而且將意味著許多曾經在我們心目中高不可攀的教育名家、名案、名言的訇然倒塌。在這樣一個新舊更迭的短暫空隙之間,無論你曾經有過多麼輝煌的教學閱曆,如果缺乏與時俱進的學習態度,都不免要陷入一種無信念、無方向、無榜樣、無作為的尷尬境地。
目前,新的課程改革已按《綱要》的精神,在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下進入實質性階段。以人的現代化為追求,以人的發展為目標的新課改,正以積極穩妥的態勢在全國各地次第推進。我縣也將從明年9月起全麵啟用新課程。未雨綢繆,理念先行。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應順應新形勢,迎接新挑戰,確定新理念。在教育係統青年幹部培訓期間,我了解和接受了一些國內外最新的教育理念,認真學習了課程《綱要》,研讀了課程標準,初步構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新體係。下麵,我想就此談幾點理性認識。為了便於闡述,我把我的新理念體係概括為:確立一個目標,轉變兩種方式,堅持三項原則,樹立四種意識,學會五種能力。
第一、確立一個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三位一體的教育目標。
新課程功能由過去單純強調知識和技能轉向同時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課程標準提出“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與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課程標準用一種整體的觀點來全麵把握學生的個性發展,並將其視為課程的根本目標。可以說,課程標準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真正統一起來,體現了具有時代精神的課程價值觀。課程目標對教育活動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因此,我們必須確立與課程目標相一致的教育目標。
第二、轉變兩種方式,即轉變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
1、轉變教學方式。從教育心理學角度講,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接受和發現兩種,兩種學習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彼此相輔相成。但是傳統學習方式過分強調接受和掌握,忽略了發現和探究,學生學習成了被動、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壓抑了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影響了學生思維和智力的發展。課程標準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與此相適應,我們必須轉變教學方式,采用探究式教學方式,由傳統教學中的知識傳授者轉為促進者,由傳統教學中的管理者轉為引導者,增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在課堂上的溝通和交流。這種溝通和交流不局限於解答問題,更多的是交流各自解決問題的想法、學習的體驗、學習的興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