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時遠時近的光(1 / 1)

一個昏暗而寒冷的春日午後,我在古城西安扶風縣的法門寺地宮,見到了釋迦牟尼佛祖的真身舍利。

那天遊人很少,地宮裏涼氣森森,供奉著佛祖聖骨的佛壇上擺滿鮮花,小和尚手持法器,神態寧靜地護持在一旁。我在心中默念佛號,一遍遍地叩拜著,聽著時起時落的鍾聲,覺得時光在倒流,心中有一種蒼涼而又喜悅的感覺。

舍利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我們看到的舍利骨質透明、光滑如玉,就像是由陽光和月光凝結而成的。把俗人故去後那粗糙而疏鬆的白骨與這無比燦爛的舍利兩相比較,你會在心中由衷地慨歎:真是佛法無邊啊!

我覺得文字是物質的,而透過文字所表現出的藝術氣息卻是精神的。藝術所需要的正是精神上的涅槃。那枚世界僅存的佛祖聖骨,它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宇宙的一個體現。它無始無終,無窮無盡。當你的心與它無比接近的時候,你會看到它泛出的耀眼的白光,它照亮了我們那顆為著尋常生活奔波而逐漸麻木和灰暗的心。我想這種閃爍的白光與藝術的想象力是一樣的。偉大的想象力,總是能把我們帶到藝術的彼岸,看到不尋常的聖境。我知道自己距離這樣的聖境還十分遙遠,好在我已經在路上,可以為著這個目標而全力以赴。

《花瓣飯》寫了“文革”,我描寫的是一種日常生活,孩子眼中對政治的那種無知,因無知而消解的那種苦難。它是苦澀的,同時又是溫馨的。我特別渴望著能把大題材用最日常的民間的立場來表達出來,我不知道《花瓣飯》做得是否成功,但我確實努力過了。我隻知道,我每寫完一部作品,激動很快就會過去,不滿足感使我更寄希望於下一部作品,也許這正是一個“在路上”的人的心態。有的時候你在路上看到了前方出現一束絢麗的光,你以為很快就能接近它,可是當你走了漫長的一段路後,發現它與你還相距遙遠。它那時遠時近的姿態,也正是這光芒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