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初中課堂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2)(1 / 3)

三、創新和主體教學策略

課堂教學既要傳授知識,也要生成學生的創造能力和主體精神。因此,實施創新和主體教學策略是促進學生學業水平全麵提高的重要舉措。

(一)合理運用引導學生創新學習的教學方法

教師的教學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應根據教學實際不斷作出調整、更新和整合。有助於創新學習的教學方法很多,關鍵是教師要善於靈活合理地運用。這方麵,我們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體驗學習教學法

通過讓學生親身經曆、體驗教師預設的具有足夠知識性、能激發和滿足學生求知欲望的某種情景,引導學生開展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在教學中,教師既要重視學生的認知活動,也要積極引導學生的情感發展,把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機結合起來,在學生有了充分體驗後,教師還要及時誘導他們表達各自的感受,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2.發展問題教學法

當學生解答了某一問題之後,教師要求學生把原問題的某一部分變化一下,編寫出與原問題相關而又有所區別的發展題並加以解答。當學生解答出發展題後,教師再引導學生思考並找出在解答原問題和發展題時所運用的思路和方法,從而深化對問題的認識。

3.內容不完全教學法

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是把全部教學內容和盤托出,而是故意在內容上留出一定的“空白”,讓學生自己去推測和預計可能的結論。“空白”的設置必須與學生的能力水平相適應,不可太大或過小。同時,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推斷、預測和聯想。內容不完全教學法對於中小學各科教學來說都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聯想能力,而且也可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4.概念圖繪製教學法

在知識激增已成時代發展趨勢的今天,人們普遍關心如何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並提出了諸多旨在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的教學方法。其中,美國科內爾大學約瑟夫D·諾瓦科和D·鮑勃·格文根據自己60年的經驗和實驗研究提出的“概念圖繪製”技術,被證明是教師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的一個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所謂概念圖,即指在教學中把兩個以上概念之間的關係通過連接詞以圖解的形式表示出來所形成的概念關係圖。概念圖繪製的基本步驟如下:①向學生介紹有關概念的內涵,幫助學生澄清概念的本質及不同概念間的內在聯係;②運用合理方法幫助學生從有關材料中抽出特定的概念,識別這些概念間的關係,並用連接詞加以連接;③以圖解形式將概念的層次等級關係具體形象地表示出來,構成概念圖。在實踐中,我們把概念圖廣泛運用於檢查學生學習結果、課文預習、閱讀有關材料、課堂討論、突出關鍵概念等教學環節,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另外,概念圖作為一種將概念和命題具體化的技術,常常具有創造的性質,在這個意義上,繪製概念圖是一種創造活動,有助於培養創造性。

(二)加強自我調控學習

自我調控學習(self-regulated learning)是指學習者為了保證學習的成功、提高學習的效果、達到學習的目標而主動運用與調控元認知、動機和行為的過程。就元認知過程來看,自我調控的學習者善於在獲得知識過程的各個階段中製訂計劃、設置目標、進行組織、自我監測和評價。這些過程有助於學習者了解自己和作出決策。從學習動機過程來看,自我調控的學習者善於運用目標設定和自我獎懲等自我激勵的方法,自我效能感高。從學習的時間維度來看,自我調控的學習者善於對學習時間進行計劃與管理,他們根據學習任務的難易對學習時間進行分配,為自己製訂學習進度時間表,有效利用有限的學習時間,知道什麼時候時間效率高,什麼時間效率低,能揚長避短。研究表明,時間管理是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一個重要因素。從學習的方法維度看,自我調控學習者善於根據學習任務選擇和運用學習策略,實現學習目標。從學習的表現維度看,自我調控的學習者善於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判斷和自我反應,對自己的表現與目標的差距進行監測,當發現兩者之間存在差距時,會分析原因並作出調節。從學習的物質環境維度看,自我調控的學習者能夠選擇適宜的學習場所,充分利用有助於學習的各種設施進行學習。從學習的社會維度看,自我調控的學習者善於利用他人進行學習。大量研究表明,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比成績差的學生更係統和經常地使用自我調控的學習策略。因此,為了提高學習時間的有效性,教師應引導學生加強自我調控學習,科學運用自我調控的學習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