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密歐與朱麗葉》劇中的喜劇因素(1 / 1)

《羅密歐與朱麗葉》劇中的喜劇因素

《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英國天才的劇作家莎士比亞創作的一部愛情悲劇。柯勒律治對此劇的評價是“處處是青春和春天”,《外國名著鑒賞辭典》中也評價“全劇處處洋溢著開朗向上的情調,充滿了樂觀主義的色彩”,那麼,如何理解這出愛情悲劇中的這種“青春和春天”式的喜劇色彩呢?

劇中的男女主人公羅密歐和朱麗葉這對有情人,因受封建家族世仇的影響,不能終成眷屬而雙雙殉情,以年青的生命演繹了愛情的絕唱,他們令人蕩氣回腸的故事後麵,是人文主義者對理想與愛情熱烈執著的追求,當愛情與封建家長產生驚心動魄的對抗時,兩個年輕人,他們麵對的不僅僅是兩個有著世代仇怨的家族雖然,他們的“毀滅”產生了現實生活中的“悲劇美”。但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理想最終“活”了,這幕悲劇的結局,有著世仇的蒙太古和凱普萊特麵對兒女的鮮血,化幹戈為玉帛,在維洛那城裏,永遠地屹立著兩座金色的雕像,這正是他們不朽的愛情的象征。

這種“青春和春天”式的喜悅與生氣不僅體現在“大團圓”的結局中,更灑落在全劇的每一個環節,且不說兩個年輕人在中世紀禁欲主義的黑暗裏,兩個年輕人卻闖入伊甸園,采擷愛情的金蘋果的激情和勇氣。即使在戲劇的高潮部分,在那陰森可怖的墳塋裏,我們也能找到喜劇的因素。在這裏,帕裏斯與羅密歐決鬥而死,羅密歐飲毒藥自盡,朱麗葉又用羅密歐的刀結果了自已的生命,但是,這裏的死亡,並非我們想象中的那樣令人感到陰冷恐怖,在即將要為愛人殉情的羅密歐的眼裏,這埋葬朱麗葉的墳墓,這是一座“勝利的墳墓”,在羅密歐經曆了被逐出維洛那城的刑罰之後,兩位戀人之間的愛情便不得不隔了一段可望而不可及的空間距離,不知內情的帕裏斯的出現,更使得他們的重新會麵變得難上加難,而現在因為朱麗葉的假死,終於使羅密歐能夠勇敢地衝破封建家長製和封建倫理觀念的樊籬,同她永遠在一起了,這當然是一個勝利。同時,“這是一個燈塔,因為朱麗葉睡在這裏,她的美貌使這一個墓窟變成一座充滿著光明的歡宴的華堂。死了的人,躺在那兒吧,一個死了的人把你安葬了。人們臨死的時候,往往反會覺得心中愉快,旁觀的人便說這是死前的一陣回光返照;啊!這也就是我們的回光返照嗎?”對羅密歐來說,失去了愛人的生命無疑隻是一具沒有生命的軀殼,死亡,正是通向他最愛的人的世界的唯一途徑,隻有在死亡裏,在與愛人的重逢裏,他才能找回自己,於是,死亡,沒有了冬天的冷酷,反而有了春天的脈脈溫情和勃勃生意,死神的陰影又一次被愛神的光芒所擊退。“為了我們的愛人,我們幹了這一杯”,我們仿佛看到羅密歐舉起將要喝下的並不是致人於死地的毒藥,卻是瓊漿美酒。同樣的毒藥,在朱麗葉看來,又可以讓她“當作興奮劑服下而死去”,事實上,他們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的確充滿了即將與愛人重逢的喜悅。有很多讀者在分析時,隻是著眼於羅密歐因朱麗葉而死使得心情痛苦與絕望,卻沒有看到正是因為深愛,即將死亡的痛苦才被永遠牽住愛人之手的喜悅所取代。莎士比亞在十四行詩第105首中說:“真、善、美是我們全部的主題”,要求“三題合一”,《羅密歐與朱麗葉》可以說是真善美的傑作,她達到了真實性、傾向性、藝術性的完美融合。